解缙虽然被称之为大明才子,但流传下来的文学创作却十不存一,但也幸亏解缙参与了天下第一类书——《永乐大典》的编修,只此一书,也足以让解缙的名字名垂千古。 早在解缙受宠于朱元璋时,他就建议朱元璋可以召集儒士,按照类别编订一书,以供朱元璋阅览,但该建议却并未引起朱元璋的重视。正所谓是盛世修书,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好让人们忘记自己是通过篡位而当上皇帝的永乐帝,在永乐初年时便开启了这项工作。 永乐帝的打算是编撰一部内容丰富的类书,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医卜释道无所不包。彼时解缙因才华而深受永乐帝恩宠,他便奉命与胡广、杨士奇等人共同编撰此书。有一次,永乐帝到修书处视察工作,问解缙修书所需要的书籍够不够?解缙回答说,还差那么一些。听闻此言,永乐帝大方地说道,有钱的普通人家都会藏书,更何况我们皇室呢?于是他便派人出京到处购买书籍,无论价格高低。 在永乐皇帝的大力支持下,解缙等人很快便把书给修好了。永乐二年,解缙等人呈上修好的类书,并将其命名为《文献大成》。没想到永乐帝看了之后觉得不是很满意,内容还是过于简单,他想要的是一部囊括宇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籍,如此才能彰显他的功绩。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解缙等人领悟圣意之后,只好再次召集人手修撰书籍,这次召集的修书人足足达两千余人,是第一次修书的十几倍。经过四年的艰苦修撰,这本旷古烁金的类书终于在永乐五年时再次定稿,并改名为《永乐大典》。据统计,《永乐大典》字数多达三亿七千多万字,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目分列单字,每一字下誊抄与字相关的内容。 永乐帝的目的确实达到了,《永乐大典》确实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类书,就连清代修撰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无法与之相比。解缙作为《永乐大典》的监修官之一,为《永乐大典》的修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讽刺的是,几乎在与《永乐大典》成书的同一时间,解缙也遭到了永乐帝的疏远。最终,在永乐十三年时,解缙被永乐帝秘密派人处死。 如今斯人已逝,永乐大典也残存不堪。一书成就一人,可一人一书的遭遇却又如此相似。 参考文献: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解缙虽然被称之为大明才子,但流传下来的文学创作却十不存一,但也幸亏解缙参与了天下
浩然说文史
2025-09-11 23:41:36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