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24小时发了5条西贝预制菜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折射出当前预制菜行业的认知鸿沟与标准缺失。
从定义看,预制菜通常指经预处理、加工后在门店简单加热或调味的菜品,涵盖即烹、即热等类型。西贝称牛大骨“现煮”、莜面“手搓”,但未明确“现做”边界——若牛骨提前数小时炖煮、莜面仅现场成型而非全流程制作,本质上仍属预制范畴。
开放式厨房的展示功能在此次争议中被放大:消费者看到的是加热环节,却难见食材初加工环节。即便厨师现场翻炒,若食材已提前腌制或半熟,仍难称“全现做”。
至于预制菜鉴别技术,目前尚无成熟设备可直接检测“烹制时间”。食品科学虽可通过水分活度、微生物指标等间接推测加工时长,但成本高、误差大,普通消费者难以操作。
这场争论的核心,并非“有无预制”,而是行业标准模糊导致的信任危机。与其纠结检测技术,不如推动立法明确预制菜定义与标识规范,让“现做”有可量化的判定标准,才能真正化解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