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李延年在贫病交加下死去,同窗好友黄杰为他操办葬礼时,眉头一皱,忍不住大骂:“李天霞这家伙,真是害人不浅!” 李延年去世了,死于贫病交加,终年70岁。黄杰心里堵得慌,替他收拾遗物时,只找到几件破旧的衣裳,还有一堆泛黄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着他晚年生活的凄苦与无奈。当他看到日记最后一页,李延年潦草的笔迹写着“此生,最悔的便是轻信”时,黄杰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声响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他咬牙切齿地大骂:“李天霞这家伙,真是害人不浅!” 李延年,山东人,黄埔一期的尖子生,跟黄杰、胡宗南、杜聿明他们都是同学。这批人,是老蒋的“天子门生”,毕业后个个都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李延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能打,能带兵,在北伐战争中就崭露头角,年纪轻轻就成了少将,前途一片光明。 到了抗战时期,李延年更是大放异彩。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都是中国军队硬碰硬的血战。昆仑关战役时,他率领的部队是主力,在桂林外围把日军打得丢盔弃甲。这些战绩,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的军功。在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李延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是“抗日名将”。你设想一下,一个意气风发、战功累累的将军,前一秒还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下一秒却突然身陷囹圄,这种落差,足以击垮一个人的精神。 可战争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赢家。日本投降了,内战又起。李延年作为老蒋的嫡系,自然选择继续跟着他走。但谁也没想到,他的人生转折点,不是在战场上战死,也不是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而是徐蚌会战,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淮海战役。 这场战役,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仗。李延年当时是第六兵团司令,手下有十多万大军。按理说,他这支部队,是老蒋手中的一张王牌。可偏偏,他遇到了一个“猪队友”,一个“害人精”——李天霞。 李天霞,也是黄埔一期毕业,跟李延年是同学。但他这人,跟李延年是天壤之别。李延年靠的是真本事,踏踏实实打仗;而李天霞,满脑子都是投机取巧,贪财好利,甚至在战场上都敢公然抗命。在徐蚌会战的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的表现,简直是教科书般的“神助攻”。当时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解放军重重包围,岌岌可危。老蒋急得跳脚,连下数道命令,让附近的李天霞火速增援。结果这家伙,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出力。他眼看着自己的老同学张灵甫陷入绝境,硬是见死不救。最后,张灵甫全军覆没,国民党军精锐尽失。 李延年当时也在淮海战场,他看着李天霞的“神操作”,心里肯定明白,这种人,迟早要出事。果不其然,淮海战役后期,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李延年的兵团也被打散。他虽然逃了出来,但老蒋的追责大刀,已经高高举起。而李天霞呢?因为他擅自脱离战场,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判处了死刑。可你猜怎么着?这人有手腕,有背景,最后死刑改成了十年有期徒刑,再后来又提前释放了。 但李延年就没这么幸运了。老蒋到了台湾后,痛定思痛,决定杀鸡儆猴。他需要一个替罪羊,一个能安抚民心、又能震慑将领的牺牲品。李延年,这位在大陆还有点名望、又刚刚在战场上打了败仗的将军,不幸成了最佳人选。老蒋以“指挥不力”为名,将李延年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这个判决,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正常的军事惩戒,但在黄杰这样的老同学眼里,却是彻头彻尾的不公。老蒋真正想惩罚的,是像李天霞这种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的将领,可最后却把板子打到了李延年这个踏踏实实打仗的人身上。李天霞这种人,就像是国民党军队的癌细胞,他们腐蚀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了整个战场的溃败。而李延年,正是这场溃败的无辜受害者。黄杰的愤怒,正是因为他看清了这一点。 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将军,就这样在台湾的监狱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宝贵的十年。出狱时,他已经不是当年的李延年了。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他没有钱,没有亲人,曾经的部下和战友,要么自身难保,要么早已把他遗忘。他晚年,过得就像一个乞丐。他靠着黄杰等少数几个老同学的接济,在贫病交加中,苟延残喘。 黄杰在李延年的葬礼上那一声怒骂,骂的不是李天霞这个人,骂的是那种损人利己、临阵脱逃的卑劣行径。骂的是时代的不公,命运的无常。李延年的一生,从英雄到囚徒,从富贵到贫穷,从名将到乞丐,活脱脱就是一出时代悲剧。他用自己的悲惨人生,为那个混乱的时代,做了最真实的注解。当我们读到他的故事,我们不仅仅是在读历史,我们是在读人性,读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
🤖就是没有人性啊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