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九名日军将数百名中国人带到了一个大坑前,开始了大屠杀。一名男子见状,心中颇为懊悔:“就不应该出来!” 1937 年 12 月 16 日,南京城北小门口巷。25 岁的唐顺山是个鞋匠学徒,他躲在砖墙后。 唐顺山攥紧衣角,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师兄弟们的房门都关着,之前警告过他:“出去就死。” 可年轻人好奇,想知道外面的情况。这好奇压过了恐惧,他掀开用砖头封死的门洞,走了出去。 一上街,唐顺山就后悔了。街上全是尸体,横七竖八堆着。 有赤裸的女尸,腹部的刀痕深可见骨。还有孩童的尸体,蜷缩在墙角,眼睛没闭上。 唐顺山踉跄着躲到垃圾箱旁的阴影里。旁边还有个男人,两人一起用稻草盖在头上。 日军士兵很快找来,用刺刀挑开稻草。男人的头颅当场滚落,血溅到唐顺山的蓝布衫上。 这只是开始。九名日军押着几百个平民走,唐顺山也在里面。他们要去三牌楼外的深坑。 到了地方,唐顺山看见坑里已经堆了六十多具尸体,腥臭味让人想吐。 日军分工很清楚:四人端着机枪警戒,四人负责斩首。一人挥刀,一人计数。 唐顺山数到第 107 具尸体时,人群里冲出个孕妇。她的肚子很大,胎儿快生了。 日军士兵直接用刺刀刺穿她的腹部,肠子和胎衣掉在地上。有个士兵还用刀尖挑起蠕动的胎儿,向同伴炫耀。 后来总有人问:当时几百人,为啥不反抗? 幸存者们都说,不是懦弱,是怕到了极点。反抗的人会被机枪当场扫死,顺从的或许能多活一会儿。 日军搞 “杀人竞赛” 时,唐顺山听得很清楚:孕妇的惨叫和日军的笑声混在一起,婴儿的哭声被枪声盖过。 他还看见,日军士兵的军靴上沾着婴儿的脑浆,擦刀刃时却笑得很满足。 转机在日军换岗时出现。有个士兵挥刀砍向唐顺山前面的人,尸体倒下的力气把唐顺山撞进坑里。 唐顺山屏住呼吸,尸体堆的重量压在他身上。日军杀完后,用刺刀在尸堆里乱刺,怕有人活着。 唐顺山被刺了五刀,好在位置偏,没伤到要害。他咬破嘴唇,不敢出声,嘴里满是血和泥土混在一起的铁锈味。 当天晚上,唐顺山的两位师兄冒险去了乱葬坑。他们举着火把照坑底,唐顺山的手指动了一下。 师兄们赶紧把他救出来,找了块门板,抬着他往安全区去。路上唐顺山昏昏沉沉,反复念叨:“他们不是人,杀人就是取乐……” 医生检查后说,唐顺山中了五刀,但都不是致命伤。他成了那场屠杀里唯一活下来的人。 唐顺山的经历,被写进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 这本书里还记载着日军更具体的暴行:在草鞋峡,日军用机枪扫死 57418 名平民,之后焚烧了尸体;在煤炭港,把 3000 多人驱赶到江边开枪杀害,还用坦克碾压尸体,确保没人活下来。 唐顺山能活下来,不算完全偶然。从幸存者的证言里能看到,当时还有人靠其他办法活了下来。 比如朱高氏,在难民区生下孩子,用棉被裹住孩子躲在灶台后面;周绍华躲进美国人设立的难民区,靠着星条旗没被杀害。 但更多人没这么幸运。赵广朝的妻子被日军枪杀;郑明德的嫂子被强奸后遭到枪击;周秀华的哥哥被剖腹取肠。 这些暴行不是士兵擅自做的,而是有系统的战争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记录: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攻占南京后,下令 “清除所有俘虏”。 他的副手武藤章在日记里写道:“处理俘虏就像清理垃圾,越快越好。” 还有两个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搞了 “百人斩竞赛”,比谁杀的中国人多。最后向井敏明杀了 106 人,野田毅杀了 105 人。后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他们死刑。 可历史的伤痕一直没愈合。到 2025 年,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 27 人。 这些老人大多被噩梦纠缠。唐顺山晚年接受采访时,听到突然的响声就会发抖;马秀英 99 岁时,还会突然流泪说:“宝宝不怕。” 他们用零碎的记忆,一点点拼出当年的真相。就像张纯如说的:“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我们得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些人的遭遇,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5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