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花了5000元买了一辆小牛电动车,她充满电后,一个月时间没骑,等

月鹿简科 2025-09-09 17:53:18

浙江杭州,一女子花了5000元买了一辆小牛电动车,她充满电后,一个月时间没骑,等她要用时发现,车启动不了,电充不上,钥匙也开不了,女子立刻送到门店检修,工作人员一测,说要更换电池,电池不保修,自费650,女子不乐意了: 电动车保修一年,还没到期,凭啥换电池要我自己掏钱?老板: 厂家规定,电池饿死了厂家不保修!

杭州陆女士的遭遇,真是给所有智能车主敲响了一记警钟。有一辆刚购置不久的小牛电动车,其风挡膜尚未撕除。

该车辆被停放于地下车库,并用车衣进行了遮盖保护。在这样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持续了一个月后,当再次对车辆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完全无法启动,各项功能均处于失效状

态,等同于一辆报废的“砖块”车辆。钥匙失灵,屏幕不亮,充电器插上也毫无反应。这辆新车于去年9月30日方才激活,按保修政策,保修期理应延至今年9月底。

可如今,它竟毫无征兆地“罢工”了,着实令人费解!门店师傅一番细致检查后,给出的结论如同一盆冷水浇下,令人心凉:电池已然“饿死”。

所谓的“饿死”,其实就是电池电量被耗干后,电压低到只剩十几伏,内部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这可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现代智能设备背后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现实:它们从不真正“休眠”。

罪魁祸首就是车上的GPS、中控和防盗模块。这些小家伙为了让你随时能定位、随时能防盗,其实一直在偷偷地消耗着主电池的电量。

更要命的是,陆女士的车停在信号不好的地下车库,GPS为了搜寻信号只能拼命加大功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速了电量的枯竭。

经检测,此次维修方案为更换电池。该维修项目费用共计650元,此笔费用需您自行承担。店家的理由很简单,电池亏电属于人为保管不当,厂家不保修,这在行业里几乎是通用规则。他们甚至打了个比方,说电池就像人,一个月不给“饭”吃,当然会“饿死”。

这下矛盾就来了。陆女士觉得特别委屈,车在保修期内,核心部件坏了凭什么自己掏钱?店家则坚持自己没错,声称卖车时口头提醒过,而且小牛的APP在电量低时也会发短信。

然而,陆女士言辞笃定,坚称自己自始至终未曾收到过任何提醒短信,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这场争执的焦点,其实已经从技术问题转向了法律上的“罗生门”。消费者手持《消保法》,坚称商家负有保障商品质量之责;商家却搬出“三包”规定中“使用保管不当不予保修”的条款,以此为挡箭牌,拒绝担责。

法律的天平究竟倾向何方,关键在于商家能否举证自己已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若能证明,则天平或向其倾斜;反之,结果恐有不同。

光说“我提醒过”是没用的,商家必须拿出实打实的证据。他们后台的GPS数据显示,陆女士的车从7月19号之后就再没动过,这能证明闲置时长,却无法证明他们发送过具体的保养提醒,更别说陆女士是否收到了。

目前,店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陆女士承担200元的工时费,电池按成本价换。然而,陆女士仍在踌躇。她已向消费者协会进行备案,并且计划寻觅一家第三方机构,为电池开展专业鉴定,以此来做出更为审慎的决策。

这一步棋非常关键。如果鉴定结果显示,是电池的保护板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耗电异常,那陆女士就有权要求免费更换。反之,如果纯粹是长时间未充电造成的,那这650块钱的教训,恐怕就得自己扛下来了。

说到底,这件事揭示了智能时代的一个普遍认知鸿沟。我们买回家的不只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份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履行的“共管协议”。

于厂家而言,在说明书角落添一行小字之举,实难与以更醒目、更主动之式引导用户相提并论。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效益。毕竟,技术带来的应该是方便,而不是新的陷阱。

0 阅读:134

猜你喜欢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