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京大阅兵后,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已决心不再重蹈历史覆辙。果然还是亮剑好使,北京阅兵震撼全球后,日本第一个做出重大转变。日本这一回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要走和平路线,要和中方保持稳定交往,绝不会再次重蹈覆辙吗? 阅兵前后,日本的态度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前脚他们还在各种场合劝别人别来北京,甚至不惜掏钱去“做工作”;后脚阅兵一结束,日本官员就换了副口风,开始强调要坚持和平发展,要和中国搞好关系。 这前后的反差,简直让人有点目瞪口呆。那问题就来了,日本为什么会突然转弯?是真心爱好和平,还是被咱们的实力震住了? 要说这转变的底气,还得看今年九三阅兵上亮出来的家伙什。巨浪-3潜射导弹射程轻松突破12000公里,分导式多弹头打击精度能控制在100米以内,这可不是摆着好看的模型;还有无人作战体系里那些察打一体无人机、隐身无人机,续航能超过40小时,连美国现役的防空系统都得头疼。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军费虽然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却把装备研发投入的比例提到了52%,比美国还高出14个百分点,这种精准打击式的发展思路,硬是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这些关键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日本防卫省那些连夜赶出来的评估报告里,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种“非对称超越”的焦虑,毕竟以前总跟着美国后面喊“中国威胁”,真看到差距摆在眼前,态度自然就软了下来。 经济上的账就更算得过来了。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2025年刚过七个月,进出口额就达到1794.89亿美元,同比还增长了3.5%。日本那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设备企业,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生命线。 就像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三成,要是真把关系搞僵了,他们董事会怕是得连夜改章程。 前段时间石破茂政府放宽对华十年签证,算盘打得噼啪响,就是冲着每年2000万中国游客能带来的300亿美元收益去的,毕竟旅游业复苏对日本经济可是实打实的强心针。这种时候再跟着美国瞎起哄搞“脱钩”,不等于自断财路吗? 更要命的是资源命脉捏在别人手里的滋味。韩国媒体最近扒出来,日本折腾了15年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结果70%的进口还是得靠中国。尤其是制造强力永磁体必需的镝和铽这些重稀土,日本自己找了半天也没搞到稳定供应,那些吹嘘“供应链多元化”的计划,到头来成了竹篮打水。 TDK集团当年想通过合资企业保住技术优势,结果反而让中国企业在钕磁体市场的份额从75%涨到84%,日本自己却从23%跌到15%。这种技术依赖反过来加深资源依赖的操作,也难怪日本在关键问题上不敢太硬气。 国际棋盘上的变化更是让日本坐不住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把“印太战略”搞得越来越像甩包袱,一会儿让盟友多承担军费,一会儿又退出各种多边协议,连“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这种国际合作都说退就退。驻日美军司令部要改成“联合作战司令部”,听起来吓人,实际上是让日本自己多掏腰包买单。 反观中国这边,和东盟的自贸区3.0版谈判都完成了,RCEP框架下的贸易合作搞得热火朝天。 现在日本看着东南亚国家都在忙着和中国做生意,自己要是还抱着美国大腿不放,怕是要在亚太经济圈里被边缘化。石破茂提出“邻国优先”理念,甚至推迟访美行程优先安排对华接触,说白了就是看清了这种大势所趋。 当然,这种转变里也少不了国内政治的算计。石破茂内阁支持率才维持在45%左右,虽然他已经提出离职,但要是经济搞不上去,必然会重蹈“短命首相”的覆辙。右翼势力虽然还在嚷嚷,但真要影响到企业利润和就业数据,那些议员们的嗓门自然就小了。 就像8月15日追悼仪式上,石破茂虽然提了“反省”,却还是回避了关键的“加害责任”,这种模糊处理的态度,既想安抚邻国,又不想得罪国内保守势力,典型的政治平衡术。不过这种平衡术能玩多久,还得看中国这边的实力能不能持续给压力。 说到底,日本这波态度转变,不过是在实力对比变化后的理性选择。从当年喊着“中国威胁”到现在强调“战略互惠”,从砸钱阻挠纪念活动到主动谈和平发展,每一步调整都精准踩在现实利益的鼓点上。 历史上这种根据实力对比灵活调整政策的操作并不少见,毕竟在国际交往中,实力永远是最硬的通货。日本或许会继续在表态上玩些文字游戏,但行动上的转变已经说明了一切,毕竟没人愿意跟自己的切身利益过不去。
看了北京大阅兵后,日本向中方作出解释和承诺,已决心不再重蹈历史覆辙。果然还是亮剑
依秋聊趣
2025-09-08 19:42:48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