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年,15岁的魏王拓跋珪,见到自己小姨后,对其念念不忘。母亲献明皇后百般阻挠

趣史小研究 2025-09-08 17:34:24

386年,15岁的魏王拓跋珪,见到自己小姨后,对其念念不忘。母亲献明皇后百般阻挠:“那是你的姨母,太美的女人有危险,何况她还有丈夫。”拓跋珪转身杀了姨夫,强娶贺氏,没想母亲的话一语成谶。 话说公元386年,那会儿的中国北方,跟一锅沸腾的粥没啥两样,今天你称王,明天我建国,打得昏天黑地。我们的主角拓跋珪,就是在这乱世里长大的。他爹死得早,是个遗腹子,从小就跟着他妈献明皇后贺氏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6岁那年,自己的国家(代国)被前秦的苻坚给灭了,国破家亡的痛,早早地刻在了这个孩子的骨子里。 他妈贺氏也是个狠角色,为了保住儿子这条独苗,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机和智慧,几次三番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种经历,塑造了拓跋珪坚韧、果敢,甚至有点不择手段的性格。 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得稀里哗啦,北方瞬间权力真空。各路豪强都想趁机搞事情,拓跋珪当然也不例外。在母亲娘家贺兰部落的支持下,年仅15岁的他,硬是拉起了一支队伍,成功复国。 就在他回到贺兰部落,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家宴,改变了他一生的走向。宴会上,他见到了自己的小姨,史称小贺兰氏。那一瞬间,这个见惯了生死、心里只有复国大业的少年,彻底愣住了。史书上没具体描述小姨长啥样,但能让拓跋珪当场失态,那绝对是倾国倾城级别的。 少年人的爱慕,来得既纯粹又猛烈。拓跋珪回去就跟他妈摊牌了:“妈,我要娶小姨。” 他妈贺皇后一听,头都大了。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妹妹了,美则美矣,但那种美,是带刺的,是能引来灾祸的。她苦口婆心地劝儿子:“那是你的姨母,太美的女人有危险,何况她还有丈夫。”这话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伦理,那是你长辈;另一层是现实,人家有家室,你别乱来。 可惜,当时的拓跋珪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劝阻,反而像一把火,烧得他更加不管不顾。 草原民族的观念相对开放,伦理这块儿没那么严苛,但抢有夫之妇,终归不是什么光彩事。可拓跋珪怎么做的?他连“抢”这个过程都省了,转身就派人把姨夫给杀了。干净利落,简单粗暴。没了丈夫的小贺兰氏,面对手握兵权、前途无量的外甥,半推半就地从了他。 据说当时有个巫师就给他算了一卦,说你这事儿干得太绝,将来必有反噬。唯一的解法,是“杀清河,诛万人”。拓跋珪听了,默默记在心里,他以为自己听懂了,但命运的剧本,远比他想象的要讽刺。 强娶了心心念念的小姨后,拓跋珪的人生就像开了二倍速。他把国号从“代”改为“魏”,史称北魏。然后开启了战神模式,东征西讨,整合部落,几年之内就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了华北地区的霸主。 然而,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并没能抚平他内心的扭曲。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开始沉迷于服用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他变得越来越残暴、多疑,经常因为一点陈年旧事就杀掉功臣,搞得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那个曾经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英明少年,正在一步步变成一个被权力和药物腐蚀的暴君。而这一切,都和那个被他用血腥手段得到的女人,以及他们所生的儿子,脱不了干系。 他和贺兰氏生了个儿子,叫拓跋紹。这孩子完美继承了他爹的残暴,却没继承半点雄才大略。从小就是个混世魔王,当街射杀百姓的猪狗,甚至因为好奇孕妇肚里是男是女,就残忍地当街剖开孕妇的肚子。这种反社会人格,连拓跋珪自己都感到害怕。 拓跋珪知道,皇位绝对不能传给这种人。他立了贤德的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可北魏有个极其变态的规矩,叫“子贵母死”,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一旦立了太子,太子的亲妈就必须被赐死。拓跋嗣的母亲因此被杀,他悲痛欲绝,结果还被拓跋珪一顿臭骂,吓得逃出了宫。 这下好了,太子跑了,拓跋紹的机会似乎来了。如果他当上太子,那按照“子贵母死”的规矩,他的母亲贺兰氏也得死。 拓跋珪虽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暴君,但他对这个小姨,内心深处还是有感情的。他舍不得杀,就把贺兰氏先关了起来,准备第二天再处理。 就是这一夜的犹豫,要了他的命。 贺兰氏吓坏了,赶紧买通下人给儿子拓跋紹送信求救。拓跋紹一听老妈要被杀,立刻行动起来。他找到了拓跋珪宫里一个名叫万人的宠妃,两人早就勾搭在了一起。一拍即合,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拓跋珪。 当晚,拓跋紹在万人贵妃的掩护下,带着人冲进了拓跋珪的寝宫。睡梦中的拓跋珪被惊醒,还没来得及找到武器,就被自己16岁的亲儿子一刀砍死,终年39岁。 死前那一刻,拓跋珪会不会想起当年巫师的谶语?他为了破解那个“预言”,曾经下令屠杀了清河郡的百姓,不够数就从别处抓人来凑,自以为应了“杀清河”的天命。 可他到死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巫师说的“杀清河,诛万人”,根本不是指地名和数量,而是指两个人:清河王拓跋紹和万人贵妃。命运给他指了条明路,他却亲手把它带进了死胡同。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