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一过,许多间谍就坐不住了……原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张某某就因为从事间谍工作,非

史面的楚歌 2025-09-08 07:21:59

大阅兵一过,许多间谍就坐不住了……原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张某某就因为从事间谍工作,非法窃取国家秘密资料,被依法判处死缓。 信源来源:光明网2025-09-04《原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张某某因间谍罪等被判死缓,国安部披露》 咱们今天聊个最近的大新闻,可能您也听说了,大阅兵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有个原本在国家部委工作的老张,就因为泄露国家机密被判了死缓。 这事儿看着离咱普通人远,可细琢磨,里头的门道值得好好说说。 事儿得从2010年说起。那时候老张被派到国外工作,本来是个普通的外派任务,谁知道里头藏着陷阱。 有个自称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性,开始有意无意接近他。您别说,人家手段挺讲究,先是嘘寒问暖,慢慢处出了感情,后来甚至给他生了孩子。 老张也是大意了,这么一来二去,就被套牢了。 要说老张泄露的机密有多要命?59份绝密级文件,237份机密级文件,每一份都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 这些文件平时锁在保险柜里都得层层审批,结果让他给一点点传了出去。 您可能纳闷,现在查监控、查通讯这么严,他咋没被发现?原来他用的是加密的通讯软件,刚开始办案人员连证据都摸不着边儿。 这事儿里还有个关键——现在的间谍手段早不是过去“偷文件”那么简单了。听说现在有些境外势力,用AI技术生成假身份,网上聊天的时候,头像、说话语气跟真人似的,普通人根本分不清。 有安全公司统计,2025年上半年,这种用AI造的“仿真社交账号”接触咱们敏感岗位的人,数量比以前涨了好几倍。您说这多吓人?以前间谍得面对面接头,现在坐在电脑前就能“钓鱼”。 好在咱们也没闲着,反制手段一直在升级。就说老张这案子,要不是新研发的“量子水印”技术,可能还不好办。 这技术就像给文件装了个“追踪器”,不管怎么加密传输,只要一打开,就能追到是谁在看、怎么传的,最后成了定罪的关键。 现在国家管得更严了。2023年修订的《反间谍法》,把处罚力度加大了不少,像老张这种情况,法律可不会留情面。 除了法律和技术,普通人也能出力。前阵子浙江有个快递员,收到个包裹觉得不对劲,赶紧举报,结果查出来是可疑物品,直接拿了10万块奖励。 您看国家安全不是啥“大事儿”,就跟咱过日子一样,哪儿不对头了,多留个心眼儿,说不定就能挡住大麻烦。 那咱普通老百姓该咋防着点儿?其实也不难。比如说,碰到不认识的网友跟您打听“内部消息”“技术细节”,别觉得是“信任您”,多想想他为啥找您; 要是看见天上飞着不明无人机,尤其是总在敏感地方转悠的,赶紧报告;跟境外机构合作之前,多查查对方的底细,别被“合作项目”蒙蔽了;手机定位功能,平时没必要别开着,省得被人盯上。 老张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现在间谍战早不是“两个人躲在屋里传纸条”了,AI、量子计算、5G这些新技术,既是隐患也是武器。 但咱们也不怕,法律越织越密,技术越变越聪明,再加上咱老百姓都上了心,国家安全这张网,肯定能越织越牢。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平时多留意点儿,遇事儿多问一句,说不定就能给国家帮上大忙。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