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哈佛赢了又如何?特朗普上诉,高校20亿资金成谜,学术自由陷危机 9月3日,哈佛大学的校长加伯发出一封邮件,宣布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裁定,政府不得继续冻结那笔多达二十亿美元的科研资金。 对于正在运行的大量项目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然而还没等这片晴空维持多久,白宫发言人就像泼下一桶冰水,表明特朗普政府会立刻上诉,誓言要让哈佛“付出代价”。 今年4月,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伊始,就突然盯上了哈佛,指责学校在处理校园反犹太主义问题上态度消极。 听起来理由很正经,可动手的力度出奇地大,直接冻结全部联邦科研拨款。 这不仅让哈佛措手不及,也震动了整个学术圈,这种资金不仅是科研的“粮草”,更是大学的生命线。 哈佛从一开始就认定,这件事不是单纯的价值观冲突,更像是政治意志的硬性介入,他们承认校园里可能存在不当言论,但用这点理由就挥起大棒,断掉资金,背后明显另有动机。 和那些选择私下妥协的名校不同,比如哥大靠缴纳数亿美元“和解费”换取拨款重启,布朗同意每年出资支援地方项目以息事宁人,哈佛偏偏要走最难的路:上法庭,公开硬碰硬,这不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维护学术独立这条底线。 经过几个月拉锯,审理结果出来了,法官伯勒斯写了整整八十四页的判决书,直言政府的理由和冻结资金毫无直接关系,所谓的“反犹问题”不过是个幌子,本质上是对精英高校的有针对性打击。 这番话让案件的性质一下子清晰起来,这不是简单的行政争议,而是权力与学术之间的一场对抗。 当裁决落地,哈佛的管理层和师生都难掩激动,加伯在内部信中强调,这是一次捍卫学术尊严的关键胜利。 然而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只是第一局,因为上诉才是真正的硬战,一旦进入上诉程序,政府很可能要求立即冻结资金,直到最终裁决尘埃落定,而这一过程可能一拖就是几年。 对那些依赖资金的实验和科研团队来说,这无异于切断呼吸。 虽然从过往惯例看,上诉法院批准这种紧急冻结的几率不高,但没人敢保证这次不会例外。 更大的悬念在于,如果上诉失败,特朗普一方还可以直接把案子推到最高法院。 而如今的最高法院,有六位倾向保守的大法官,其中三位是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提名的,这意味着,一旦案子走到最高院,政治立场的分量很可能会压过专业法律判断。 这场官司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哈佛本身,如果哈佛最后守住阵地,不仅能保住自己的科研命脉,还能给所有美国高校树立一个标杆,面对政治压力,法律途径是可以赢的。 但如果政府成功推翻判决,那传递出去的信号就危险了:华府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校园独立之上。 到那时,学校会更谨慎甚至自我审查,为了避嫌主动回避一些领域的研究,而这对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创新和思想多元,无异于釜底抽薪。 眼下,哈佛没有对资金何时能真正解冻做出明确预估,只说会密切关注局势变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们清楚赢了一场仗,不等于赢得整场战争,接下来的路可能更难走,也更不可预知。 对哈佛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法律战,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信念之战,谁能笑到最后,现在没人敢下定论。 【第一财经 2025-09-04:哈佛赢了,但特朗普政府还要上诉!专家详解未来变数】
受到中国的巨大刺激,特朗普对欧洲下两道死命令,不像是做做样子。上合峰会和九三
【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