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4年3月,郭太后搂着只有3岁的曹奂,对太傅司马孚说:“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了。”说罢,饮酒而亡。司马孚跪地痛呼:“老臣定不负曹魏之隆恩。” 大殿内的铜炉还飘着袅袅青烟,郭太后的酒杯坠地碎裂的声响,惊得小曹奂哇地哭出声来。司马孚白发苍苍的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血渍慢慢洇开,分不清是痛心泣血还是磕头所致。一旁的司马昭抱着手臂冷眼旁观,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去年魏帝曹髦被弑后,他从龙袍上扯下的饰物。 郭太后这杯毒酒,喝得太不是时候。彼时的曹魏朝堂,早成了司马家的掌中玩物。自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被步步紧逼,曹芳被废、曹髦惨死,如今三岁孩童被推上皇位,不过是司马氏篡权路上最后一块遮羞布。郭太后何尝不知?她望着司马孚佝偻的背影,恍惚想起先帝曹叡临终前托孤的场景,那时的司马家,还装着一副忠臣模样。 司马孚的誓言掷地有声,可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这偌大的朝堂,真正说了算的是司马昭。司马孚虽是司马家的长辈,却始终以魏臣自居。当年曹髦被弑,他抱着尸体痛哭“让陛下被杀是老臣的罪过”,气得司马昭当场变了脸色。如今郭太后将幼主托付,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对司马家最后的嘲讽——看呐,你们司马家自诩忠良,连个三岁孩子都容不下,还要我这个妇人以死相托! 小皇帝曹奂被抱上龙椅那日,司马孚颤巍巍地站在群臣最前列。他看着司马昭上前给幼帝整理冠冕,袖口露出的龙纹刺绣刺得他眼眶生疼。此后的日子里,司马孚日日进宫陪小皇帝读书,教他辨认《魏律》,讲曹操当年官渡之战的故事。司马昭送来的珍奇异宝,他都原封不动退回,还特意在曹奂面前说:“陛下莫要学那贪图享乐的昏君。”这话明着训诫幼主,实则戳司马家的脊梁骨。 咸熙二年,司马炎终于撕下最后一层伪装,逼曹奂禅位。大典当日,司马孚握着曹奂的小手不肯松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老泪纵横:“臣到死都是大魏的臣子!”这句话,惊得司马炎手中的诏书都抖了三抖。可叹曹奂退位后,被封为陈留王,在封地里听着洛阳方向传来的钟鼓之声,想必也会想起那个护着自己的白发老臣。 这场权力更迭的大戏里,郭太后的死是悲壮的句号,司马孚的坚守则成了荒诞的注脚。一个家族的野心撕碎了君臣大义,而所谓的“不负隆恩”,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的呐喊。当司马炎头戴皇冠接受朝拜时,可曾听见角落里,有位白发老者仍在低声念诵着《魏武本纪》?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公元264年3月,郭太后搂着只有3岁的曹奂,对太傅司马孚说:“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
吴仁韵说
2025-09-02 10:52:22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