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场外的中美外交暗战!——除了特朗普不来,美防长还被“已读不回”冷处理!

笔杆和腰杆一样硬 2025-09-02 10:16:46

9.3阅兵场外的中美外交暗战!——

除了特朗普不来,美防长还被“已读不回”冷处理!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终还是缺席了北京“九三阅兵”,这一决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现实,也体现了其外交策略的深层考量。

一、缺席原因分析

1. 国内政治压力:特朗普若出席中国的阅兵活动,很可能被国内政治对手(尤其是对华强硬派)解读为对华“妥协”或“过度亲华”,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政治风波,影响其国内支持率。美国政治体系中鹰派势力强大,任何看似“友好”的举动都可能触发政治敏感警报。

2. 缺乏实质外交成果:在中美贸易谈判(第三轮)等关键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朗普认为在“无成果可宣”的情况下访华,缺乏明显的实际利益,反而可能在国内受到批评。中美贸易谈判第三轮仍在僵持中,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依旧严苛。

3. 国际形象与战略考量:特朗普可能担心出席中国阅兵会被国际舆论解读为对美国军事优势的“背书”或对中国军力的变相认可,这不符合其政府对华竞争的整体战略姿态。美国政府对北京大规模阅兵活动的政治信号始终保持谨慎,担心在高调场合的行动会被视为对中国崛起的认可。

二、美方的后续举动与中方反应

尽管特朗普本人缺席,但美方随后有其他动作:

1).美防长寻求通话: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Hagges)在阅兵前后曾向中方提出与中国防长通话的请求。美方希望借此机会缓解两军紧张关系,避免误判,并为潜在的更高级别会晤铺路。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军之间的交流陷入全面停滞。

2).中方“已读不回”:对于美防长的通话请求,中方采取了 “已读不回” 的冷处理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方认为美方缺乏真正的诚意:美方一方面寻求军事沟通,另一方面却在台湾问题(如对台军售)、南海问题(如美军舰机抵近侦察)等领域持续采取挑衅行动。中方认为,在没有看到美方实质性调整对华政策、言行一致之前,简单的通话难以推动两军关系真正改善。

三、总结一下

特朗普已经确定不出席北京的阅兵活动,这主要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和外交实际利益的考量。随后美防长寻求与中国防长通话,但中方因美方缺乏诚意且行动与表态不符而采取了冷处理。中美关系的改善,需要美方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实际行动,而不是一边挑衅一边要求对话。

0 阅读:421

猜你喜欢

笔杆和腰杆一样硬

笔杆和腰杆一样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