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为何放着平地不走,而选择建造天价的高架桥?   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对

阿虾学长 2025-09-02 02:15:00

高铁为何放着平地不走,而选择建造天价的高架桥?   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对轨道的平直度要求极高。

地面线路遇到弯道或坡度起伏时,列车会受到离心力影响,轻则乘客头晕,重则可能脱轨。

中国地形复杂,南方多软土,北方有冻土,沿海还有淤泥滩。

不管再怎么铺路,地基都可能因为雨水、地下水、地质变化而出现沉降。

修在地上的铁轨,就意味着后期要不停地维护、填补、校正,运维成本极高。

高架桥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把铁轨托在混凝土桥墩上。

桥墩打进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深层坚硬地基,不管地面怎么涨缩沉浮,上面的桥身都非常稳,轨道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而且高铁的核心诉求就是“快”,弯道和坡度都会影响速度。

要是在地上修路,就要绕过村庄、耕地、河流、山丘,而高架桥一搭,就不用再绕弯,高铁线路更直,速度能完全发挥出来。

坡度也是问题,火车毕竟不同于汽车,它不能轻易爬陡坡。

一般来说,高铁的坡度不能超过20‰,也就是1000米里最多升高20米。

如果走地面,遇到起伏地形就很头疼,要么疯狂填土,要么拼命挖沟,造价也不低。

而桥梁可以轻松跨越地形起伏,坡度自然平缓。

别看高架桥每公里造价比地面线路高近一倍,但算上征地成本,它反而更省钱。

在东部沿海地区,每公里地面线路要穿过数十块土地,涉及拆迁、补偿、迁改等复杂工程。

高架桥只需占用桥墩位置,每公里实际占地不到10亩,征地成本直接压缩70%以上。

有人问,为什么,国外没有这样做,这是因为欧洲高铁设计时速多在250公里以内,对轨道平顺性要求相对宽松。

中国高铁普遍设计时速300-350公里,对“毫米级沉降”敏感度极高。

而且欧洲要的是短期预算、分段推进,更倾向于“能省就省”。

我们不一样,我们要的是一次性投资、长期效益。

即便如此,中国高铁的综合平均造价每公里约1.3亿元人民币,仍低于西班牙等国的2500万-3200万美元/公里。

证明我们并非“烧钱”,而是用更高效率解决了更复杂的难题。

0 阅读:98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