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年初,艘美国核潜艇,借着商船屁股当挡箭牌,偷偷摸摸闯入琼州海峡,试图试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01 21:35:31

1972年年初,艘美国核潜艇,借着商船屁股当挡箭牌,偷偷摸摸闯入琼州海峡,试图试探中国底线,甚至想搅黄尼克松访华的大戏,毛主席一声令下,海军出动“猎潜高手”,一招“围而不打”,把这艘超级核潜艇硬是困在海底七天七夜,闷得它差点憋出水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春节快到了,全国上下正忙着贴春联、办年货,可在南中国海的某片海域,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正在悄然上演,起因并不复杂,几个万宁渔民在海上捕鱼时,意外发现一艘陌生的庞大“黑影”,紧贴一艘外国商船,悄悄钻进了琼州海峡,他们觉得不对劲,立马将这个异常上报给了地方有关部门。   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经过军方一番分析和确认,那个不速之客竟然是一艘美国的核潜艇,这可不是寻常的小打小闹,核潜艇的战略意义极高,按理说这种东西只会在深海秘密活动,却突然出现在中国内海,而且还是琼州海峡这样的位置,这片海域连接南海和北部湾,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咽喉,外军潜艇擅闯,性质极其严重。   更微妙的是,这个时间点太敏感,不到两个星期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就要抵达北京,开启一场被全世界关注的外交访问,这也是中美关系长期对立后,第一次高层接触,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当,哪怕一点火星都可能让整个外交局势陷入冰点。   所以,党中央果断决定,不动枪不动炮,但必须让那艘潜艇“知难而退”,南海舰队接到命令,以“反潜演练”为名,迅速组织兵力前往琼州海峡展开布防,73大队和74大队承担起封锁任务,分别控制东西两个进出口,其中74大队的278号艇和280号艇直奔东口而去,开始连续声呐搜索。   琼州海峡的地形颇有讲究,西口水浅,不适合大型潜艇通行;东口虽然复杂,但真正能走的只有一条“中水道”,换句话说,只要把东口和西口牢牢看住,那艘核潜艇就插翅难飞,278和280两艘艇在海面上来回巡逻,声呐一刻不停地扫描着海底,逼得水下那艘黑鱼无处遁形。   这时候的美军潜艇已经意识到自己被“盯上”了,为了隐藏行踪,它关闭了推进系统和声呐,像石头一样沉在海底一动不动,对它来说,被发现的风险远远不只是曝光那么简单,在别国的内海里被抓个正着,哪怕是超级大国,也得头疼不已。   然而,海面之上没有放松一分一秒,中国海军连续七天七夜不间断巡逻,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虽然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完全锁定潜艇位置,但高强度的搜捕行动已经给对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种被盯梢却无法动弹的滋味,怕是比任何追踪武器都更让人崩溃。   到了第七天,陆地指挥部决定使出最后一招,两支舰队接到“演习结束”的指令,开始逐渐撤离,并故意让这个消息在海上“走漏”,果不其然,潜伏多日的核潜艇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启动了动力系统,打算趁着“风头已过”溜之大吉。   可它低估了中国海军的警觉性,当它刚一启动,280号艇上的声呐兵沈友德立刻察觉到海底的异动,快速上报,指挥层随即下达命令,全程跟踪但绝不攻击,在不触发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必须把这艘潜艇送出我国海域。   于是,一场无声的追击开始了,278号艇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始终保持距离,却没有半点放松,那艘核潜艇像是被“赶鸭子”一样,一路向东,终于逃出了中国的内海水域。   而就在离开中国领海的一瞬间,这艘潜艇做了一个异常举动,它突然浮出水面,艇身上赫然可见美国海军的标志,更令人错愕的是,几名美军人员竟然跑到甲板上,朝着远处的中国军舰“挥手告别”,仿佛在进行某种讽刺的表演。   这场博弈到此算是落下帷幕,但背后的意图并不简单,美军的这次行动,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他们想通过实际操作来测试中国的海防能力和应急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在观察中国政府在中美缓和前夕的态度,如果中国动手了,那就是给尼克松访华制造了借口;如果什么都不做,又可能被认为软弱可欺。   然而,中国方面的应对既坚定又克制,既展示了主权底线,也没有让局势升级,整个过程没有一发炮弹,却让潜艇被困七天七夜,最后灰溜溜逃走,这种处理方式堪称典范,它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还保全了即将到来的外交机会。   尼克松如期抵达北京,开始了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周总理在欢迎仪式上表示,这是两国关系的重大转折点,虽然这句话出现在了台前,但背后支撑这一转折的,正是那七天七夜里不动声色的坚持,以及对时局的精准把握。   在那之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从乒乓外交走向建交谈判,整个国际格局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而那次潜艇事件,虽然没有被广泛宣传,却成为中国处理复杂外交局势的一次经典范例。   信息来源:(福建党史月刊——1972年美军核潜艇入侵琼州海峡事件)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