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胞苑举正教授参加九三阅兵,前脚刚落地北京,就送给赖清德一句话。 历史的洪流,总在不经意间通过个体的选择,激荡出巨大的时代回响。当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的身影出现在北京,他兴奋挥手的背后,是一句掷地有声的宣告:“越是有人不让我们来,我们越是要来!”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访,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背景下,海峡两岸在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上的激烈交锋。一场盛大的纪念,正演变为一场深刻的较量。 大陆方面早已敞开怀抱。国台办在8月27日正式宣布,将邀请台湾各界同胞共襄盛举,并承诺提供交通住宿等全程便利。这份善意与温情,旨在将邀请函送到每一位台湾同胞的心坎里。 然而这善意却让台当局如坐针毡。邀请消息公布前一周,“陆委会”就急忙召开记者会,警告岛内民众不要前往大陆。随后,更是对二十多位艺人下了禁令,试图用恐惧和隔阂,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切断两岸的情感纽带。 但这堵墙根本挡不住人心。苑举正教授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他的话也道出了许多岛内同胞的心声。不少民间团体主动联系大陆,希望组织年轻人亲赴北京,感受那份属于整个民族的荣耀。 民进党的禁令,反而激起了广泛的批评。岛内民众质疑,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他们的自由权利,更是对历史的公然漠视。数据不会说谎,大陆近期宣布对首次赴陆的台胞免收证件费后,台胞证申请量应声大涨两成多,其中超过七成是45岁以下的年轻人。 事实清晰地表明,赖清德当局的阻挠并未奏效,反而暴露了其狭隘的政治私利和虚伪的本质。民众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场较量,早已在历史叙事的战场上展开。赖清德在7月7日提及“二战”时,刻意使用“终战日”的说法,绝口不提“日本无条件投降”,更闭口不谈“中国抗战胜利”与“台湾回归祖国”。 这是民进党多年来“去陆化”政策的延续,他们修改教科书、改变课纲,妄图抹去台湾民众血液里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记,编织一张巨大的“历史迷雾”,模糊两岸的血脉联结。 大陆的邀请函,就像一道利剑,撕开了这层迷雾。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强调,抗日战争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的壮丽史诗”,并首次用“民族败类”这样严厉的措辞,直指赖清德篡改历史、背叛民族的本质。 岛内的正义之声也未缺席。8月29日,马英九在座谈会上严厉批评赖清德,要求他为遗忘民众的屈辱与牺牲、辜负抗日先辈而郑重道歉。他强调,这段染血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不容抹灭与扭曲。 政治挑衅必然引来强力反制。赖清德在2024年5月上任时高喊“两岸互不隶属”,换来的是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A”围台军演。今年初,他又抛出17条错误定义的措施触碰红线,大陆则迅速以“海峡雷霆-2025A”军演作为回应。 如今,台当局对九三阅兵后的解放军动向更是神经紧绷。安全人士指出,赖清德尤其担心可能接踵而至的“海峡雷霆—2025B”军演,以及传言中可能亮相的超高音速导弹等尖端武器。他缺乏直面军事压力的勇气,却总在敏感时刻主动挑衅。 与此同时,岛内一些“名嘴”如于北辰之流,还在散布天弓导弹能拦截东风、解放军登台会迷路的荒谬言论。当受邀台胞亲眼见证解放军的真实风貌时,这些谎言将不攻自破。 尽管两岸关系波诡云谲,但民心向背与国际共识的大趋势却日益明朗。近六成的台湾青年希望恢复两岸学生交流,他们不愿自己的未来被政治耽误。民众开始普遍质疑:为什么我们不能与大陆同胞正常往来? 赖清德的困境在于,他持续低迷的支持率,只能依靠制造两岸对立来稳固基本盘。他甚至放话要取消赴陆老兵的退休待遇,但这种威胁并未得到支持。 他真正害怕的,是两岸民众重新找回共同的历史情感,是大家看清“台独”只会让台湾的路越走越窄。 国际社会的天平也并未向他倾斜。此次九三纪念活动,已有26国领导人及众多政要确认出席,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国元首赫然在列。 这说明全球多数主流国家都认可这场纪念的意义,赖清德幻想依靠外部势力施压大陆,终究是不切实际的。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历史的纪念,更是中华儿女展示团结与和平信念的窗口。它让许多台湾同胞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中华情结,也传递出两岸人民心意相通的强烈信号。 自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守护民族记忆,这是根植于血脉的事实。赖清德当局的种种阻挠,不过是螳臂当车。 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民族复兴是人心所向,任何试图分裂国家、背叛民族历史的人,最终都将被民众所抛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赖清德怎么也想不到,一封来自大陆的邀请函,竟然直接送到了2300万台湾同胞手中!
【58评论】【1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