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的警告,日本听不进去!既然日本听不进去警告,我们也应该来硬的了!8月28日,根据外媒报道,在我们警告之后,日本执意配合美国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多名日美消息人士透露称,日本陆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9月举行的大规模实战训练“坚毅之龙”中,将在山口县的美军岩国基地实施堤丰的部署训练。 8月下旬,朝鲜外交部突然召开记者会,发言人语气强硬地表示:“日本配合美国部署‘堤丰’系统,是在东北亚埋下军事对抗的种子,朝鲜绝不会坐视自身安全利益受损。” 这番表态距离外媒披露“日本将在岩国基地开展‘堤丰’部署训练”仅过去3天,而俄罗斯远东军区同期也传来消息。 太平洋舰队的反潜舰编队在日本海的巡逻频次翻倍,战机起降架次较往常增加40%。 这些反常的军事动作与外交发声,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事件:日本执意配合美国,将射程超1800公里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引入东北亚。 要理解为何周边国家反应如此激烈,得先看清“堤丰”系统的真实威胁。这套美国近年重点推进的导弹发射平台,绝非普通防御装备。 它能兼容两种关键弹药:一是射程18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二是具备反舰能力的SM-6导弹。 这意味着,一旦在山口县美军岩国基地完成部署,从该点出发,10分钟内导弹可覆盖我国长三角经济圈,15分钟触及朝鲜半岛南部核心城市,甚至西太平洋上的国际航道也在其打击范围内。 更关键的是,“堤丰”系统采用车载机动设计,可在数小时内完成转移与重新部署,隐蔽性极强,这对周边国家的防空预警体系构成了极大挑战。 而美国选择在岩国基地进行部署训练,本身就是精心计算的结果。这座基地位于日本本州岛西南端,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少有的“双战略方向”支点。 向西可辐射朝鲜半岛与我国东部沿海,向东能衔接琉球群岛的美军基地群。 数据显示,岩国基地常年驻扎美军第1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拥有可起降大型运输机的跑道,能快速转运“堤丰”系统所需的导弹与配套设备; 基地内还设有情报中心,可实时共享周边海域的舰船、战机动态,为导弹打击提供精准目标指引。美国把“堤丰”的训练放在这里,本质上是把“攻击前哨”直接建在了东北亚的“家门口”。 事实上,美国推动“堤丰”入亚的计划早有苗头。早在2023年4月,美国就曾与菲律宾磋商,计划在菲北部军事基地部署“堤丰”系统,当时瞄准的是南海方向。 我国当时明确提出反对,理由很直接:南海周边多国正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合作,区域安全以“对话协商”为基调。 而“堤丰”的攻击性会打破这种平衡——其射程可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甚至能触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内陆城市,相当于在南海周边“遍地埋雷”。 最终,菲律宾因国内民众反对(当时菲北部有近万名民众抗议美军部署),加上对我国态度的考量,暂时搁置了这一计划。 美国在菲律宾碰壁后,日本却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要知道,日本并非不清楚“堤丰”带来的风险。 作为东北亚国家,它曾长期受益于“军事克制”带来的稳定环境,也深知一旦出现攻击性武器部署,很可能引发“军备竞赛”:朝鲜可能加速导弹研发,俄罗斯会强化远东军事存在,整个地区将陷入“安全困境”。 但日本仍选择配合,背后是多重考量,日本希望在东北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甚至试图在台海、东海等问题上获取更多话语权。 日本的冒险选择,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除了朝鲜的外交抗议与俄罗斯的军事动作,我国东部战区也在近期加强了海空联合巡逻。 歼-16战机与驱逐舰编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常态化巡航频次增加,火箭军的东风-21D导弹部队也开展了针对“移动目标”的打击演练。 这些动作并非“对抗”,而是对“堤丰”部署的必要回应:任何国家都不会对家门口出现的攻击性武器视而不见,维护自身安全与地区稳定,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支撑。 美国与日本或许以为,部署“堤丰”能增强“威慑力”,但事实恰恰相反。东北亚的安全稳定,从来不是靠“部署武器”来保障的,而是靠各国对“军事克制”的共识、对“对话协商”的坚持。 日本配合美国埋下的“军事种子”,最终可能反噬自身——一旦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作为部署地的日本,很可能成为首个面临安全风险的国家。 正如我国外交部此前警告的:“谁要是在亚太地区搞‘阵营对抗’,谁就要为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承担全部责任。” 参考:国防部:日本应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2025-08-28 16:20·环球网 日本防卫省要求编制史上最大规模的防卫预算 界面新闻2025-08-19 18:04
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日本的“暗箭”将让中国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
【32评论】【13点赞】
用户10xxx39
直接进入演习区域看看这些狗日的敢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