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只见电报上写着:“本部队在一个月不到的时期里,竟然有31名官兵被中国军队的狙击手夺去了性命......估计这些子弹极有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 向小平,1966年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一个小村庄,家里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爹是退伍老兵,墙上挂的军功章是向小平小时候的“宝贝”,没事就拿布擦得锃亮。18岁那年,他应征入伍,背着个破布包就上了军车,憧憬着当个好兵。部队里,他个头不高,脸蛋圆圆,像个没长大的娃娃,谁也没想到这小子后来能成战场上的“大杀器”。新兵训练时,他每天五点起床,背着十多斤的背包跑山路,鞋底都磨穿了。射击场上,他趴在地上练瞄准,夏天晒得背上起泡,冬天冻得手发僵,可他从不喊苦。56式步枪是他最早的伙伴,瞄准具简陋,他得眯着眼睛算距离,练得一枪能打中200米外的靶心。连队比武,他次次拿第一,战友们都服气,说他是个“枪痴”。后来,部队配发了85式狙击步枪,仿苏联的SVD,射程能到800米。他拿到枪后,拆了装、装了拆,熟悉得跟自己手一样。1988年,老山前线需要狙击手,他被点名调到39号阵地,肩上扛起了重任。 那会儿,解放军的狙击战术刚起步。抗战时,八路军连普通步枪都不够,哪有心思搞狙击步枪。抗美援朝的“冷枪冷炮”运动倒是出了不少神枪手,用普通步枪打出每两发子弹干掉一个敌人的战绩,可那靠的是经验和胆量。到了80年代,对越作战缴获了苏制SVD,我军赶紧仿制出79式和85式狙击步枪,总算有了专业装备。向小平赶上了好时候,85式的精准度让他如虎添翼。他在训练中从不偷懒,趴在靶场上观察风速、测算弹道,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师里组织射击比武,800米外的靶子,他一枪命中,评委都看傻了眼。上了前线,他更是把这股子认真劲儿发挥到了极致。 39号阵地是老山前线的咽喉,地形复杂,越军炮兵观察员总躲在对面的山头上,用望远镜给迫击炮指目标,偷袭我军阵地,打完就跑,气得人牙痒痒。向小平的任务就是干掉这些观察员,断了越军的“眼睛”。他和观察员老王搭档,老王负责找目标,他负责开枪。每次行动,他都藏在伪装好的掩体里,枪管上裹着布条,瞄准镜擦得一尘不染。40多天里,他用31发子弹干掉了30个敌人,重伤1个,弹无虚发。这成绩不是光靠枪好,他每天研究地形,记下风向和光线变化,射击前会检查弹夹,确保每颗子弹没毛病。越军观察员被打得不敢露头,他们的迫击炮没了准头,偷袭效果大不如前。一次行动中,他瞄准一名越军观察员,距离350米,风速稍大,他微调瞄准镜,一枪正中目标胸口,敌人当场倒下。他立刻转移位置,躲开敌人的报复炮火,动作快得像只狸猫。 这31个战果是怎么暴露的?全靠我军技术部门截获了越军的电报。那天深夜,电台里传出越军指挥官的“哀嚎”:一个月不到,31个弟兄没了,估计是一个中国狙击手干的。指挥部听完电报,先是不信,派人核查才确认,这“杀神”就是向小平。他的名字一下子传开了,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老山第一杀手”。这封电报不仅证明了他的枪法,也说明我军狙击战术的进步。过去,志愿军靠普通步枪打“冷枪”,现在有了85式狙击步枪,射程翻倍,精准度更高。向小平的战绩,离不开观察员老王的配合。老王冒着危险爬高观察,帮他锁定目标,确认命中效果。 除了向小平,老山前线还有不少狙击好手。郑钰就是其中之一,高中毕业的他文化水平不低,本想考军校,成绩差了点,没能如愿。他不气馁,把精力全扑在军事训练上。步枪、机枪、40火箭筒、60迫击炮,他样样玩得转,简直是个“全能战士”。上了2班阵地,他主动要求用火箭筒和迫击炮打敌火力点。一次,敌军重机枪压制我军补给队,他爬上小山头,用橡皮筋和细绳改装火箭筒,硬是打出负10度俯角,一发干掉敌机枪窝,救下补给队。他还自制射击修正表,保证复杂地形下首发命中。夜里,越军偷袭,他凭夜视仪的提示,用60迫击炮一发打中目标,吓得敌人抱头鼠窜。郑钰的战果有29个,集团军给他记了一等功,中央军委封他“英雄神枪手”。 向小平的战绩上了报纸,部队里开了表彰会,给他颁了“战斗英雄”的奖章。他站得笔直,接过奖章时手抖了一下,敬礼的动作却一点不含糊。战后,他没闲着,留在部队当了射击教官。训练场上,他带着新兵练瞄准,教他们怎么看风速、调角度,手把手纠正姿势。新兵们听他说老山的故事,个个瞪大眼睛,崇拜得不行。他的课程不花哨,讲的全是干货,部队的射击水平蹭蹭往上涨。2000年代初,他退役回了南充老家,开了个小杂货铺。村里人只知道他当过兵,没几个人晓得他当年的威风。店里生意清淡,他也不急,闲下来就帮乡亲修农具,手艺好得让人挑不出毛病。2010年,当地政府请他参加老兵座谈会,他穿上旧军装,胸前别着奖章,讲起老山的事,语气平淡,像在聊家常。会后,乡亲们才知道,村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兵,竟是当年震慑敌军的“杀手”。
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
墨舞风华姿
2025-08-30 12:48: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