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有一次醉酒后,见郭贵妃不在身边,便对其侍女郑氏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下天子,让我来试一试。” 郑氏本是江南普通人家的女儿,却阴差阳错的卷入了藩镇叛乱,改写了命运。 当时,担任镇海节度使的李锜野心勃勃,暗中招兵买马。就在李锜苦苦寻觅 “天命所归” 的证据时,一位云游四方的相士见到郑氏后,断言此女拥有 “母仪天下” 的命格,日后必定能诞下天子。 这个预言对想当皇帝的李锜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于是派人将郑氏接入节度使府,纳为侍妾。 然而,李锜自以为准备充分的叛乱刚一爆发,就遭到了朝廷大军的猛烈打击 ,仅一个多月,李锜的叛军便全线溃败,他本人也被斩杀。 作为罪臣的家眷,郑氏从节度使的侍妾,沦为了皇宫中的宫女,因她踏实、能吃苦,后来变成了伺候郭贵妃的贴身宫女。 一天,郭贵妃因为处理私事暂时离开,唐宪宗闲来无事随意踱步来到贵妃的寝殿。 殿内的宫女们见到皇帝驾临,纷纷行礼,郑氏因其清秀的容貌和,不吸引了宪宗的目光。 宪宗挥手让身边的侍从退下,快步走到郑氏面前,带着几分戏谑与好奇说道:“朕早就听说,曾经有相士为你看相,说你能生下天子,今日朕就来验证一下,看看这个预言到底是真是假!” 这一次的宠幸,让郑氏怀上了孩子,后来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婴,宪宗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李忱。 然而,孩子的出生并没有让郑氏的地位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宪宗来说,宠幸郑氏不过是一时兴起,验证预言也只是玩笑之举。 李忱出生后不久,宪宗便下令将郑氏母子迁往宫中偏僻的宫苑,任由他们在那里孤独地生活,几乎不闻不问。 在之后的日子里,郑氏和李忱就像被皇宫遗忘的角落,很少有人会关注他们的存在。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李忱没有成为皇帝的可能,他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 “立嫡立长” ,前面还有十二个兄长排队,储君之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李忱自幼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沉默寡言,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即便受到其他皇子的嘲笑和捉弄,也从不回应。宫中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皇子头脑不太灵活,是个 “痴儿”。 宪宗对这个 “痴儿” 儿子也毫无期待,他心中最初选定的储君人选是庶长子邓王李宁。后来李宁早逝,宪宗立郭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李恒为太子。 后来,唐宪宗在宫中突然去世,宦官们拥立太子李恒登基,即唐穆宗。郭贵妃也凭借儿子的皇位,一跃成为皇太后。 穆宗即位后,对各位弟弟还算比较宽厚,他将李忱封为 “光王”,郑氏也随之成为光王太妃。但即便如此,郑氏母子的处境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郭太后对他们依旧心存猜忌和敌意,处处提防,郑氏只能带着李忱继续保持低调,在宫中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惹来祸端。 唐穆宗在位仅四年就因病去世,之后唐朝陷入了短暂的皇位动荡时期:穆宗的儿子敬宗、文宗、武宗先后登上皇位,其中武宗在位六年,却因为痴迷长生不老之术,长期服用方士炼制的铅丹,最终因丹药中毒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武宗去世时,虽然留下了五个儿子,但都还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掌握朝廷大权的宦官集团为了继续操控朝政,决定寻找一个 “容易控制” 的皇位继承人,他们经过反复思量,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被众人视为 “痴儿” 的光王李忱。 在宦官们的操纵下,李忱被拥立为皇帝,即唐宣宗。 这个当了二十多年 “痴儿” 的王爷,登基之后却大变样,俨然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能力的皇帝,他大力整顿吏治,削弱宦官的权力,重视民生疾苦,积极发展生产,开创了被后世称为 “大中之治” 的繁荣局面,被誉为 “小太宗”。 郑氏一夜之间母凭子贵,从光王太妃晋升为皇太后。 宣宗对母亲郑氏极为孝顺,登基之后便下令扩建太后居住的宫殿,每天都会亲自前往太后宫中请安,宫中的各种赏赐更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太后手中。 此时的后宫中,除了郑太后之外,还有两位地位尊贵的太后:一位是文宗的生母积庆太后萧氏,另一位则是当年郑氏曾经伺候过的主子、郭太皇太后。 郭太皇太后从穆宗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唐朝皇室的 “母仪典范”,即便敬宗、文宗各自尊奉自己的生母为太后,对郭太皇太后的孝顺供养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但宣宗登基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因为郑氏曾经是郭太皇太后的侍女,两人早年就存在矛盾和恩怨,如今郑氏成为太后,宣宗自然对郭太皇太后心存芥蒂,日常的孝顺供养也渐渐变得冷淡。 郭太皇太后一生尊贵无比,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冷遇,不久后就愤懑而死。 宣宗最终还是重蹈了宪宗、武宗的覆辙, 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后来服用丹药,最后中毒而死,这个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宣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漼登基,即唐懿宗。郑氏作为懿宗的祖母,再次获得身份提升,成为太皇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郑氏是唐朝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太皇太后,这份荣誉在整个唐朝后宫中都极为罕见。
唐宪宗有一次醉酒后,见郭贵妃不在身边,便对其侍女郑氏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
帝王八卦
2025-08-30 12:30:4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