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个越南村长主动给解放军带路,路上,我军排长担心有诈,就带人撤回,当晚,越南村长却不见了!
主要信源:(云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 年 3 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战火初歇,中越边境仍弥漫着紧张气息。解放军第 13 军 39 师 116 团 2 营 6 连驻扎在边境区域,连长杨忠玖清点越军伤亡时,发现数字远低于预期,加之上级强调防范偷袭的指示,部队始终绷紧警惕之弦。
此时,一名黑瘦越南男子面带笑容,用生硬中国话自称 “村长”,热情表示愿为解放军带路寻找越军秘密弹药库。
杨忠玖虽对其躲闪的眼神和反常的积极态度存疑,但考虑到部队弹药消耗大、急需补充,最终决定派排长谢志熙带队探查,并反复叮嘱他保持警惕,遇异常立即撤回。
谢志熙来自四川成都,身材瘦削却有 “老江湖” 之称。他早年险些因体能不达标被淘汰,又因直言顶撞领导从通信班调至战斗连队,却在全军比武中崭露头角 —— 百米障碍跑迅捷、手榴弹投掷超五十米,还曾获唱歌比赛第一。其地下党员父亲的家庭背景,更让他对危险有着敏锐直觉。
出发前,谢志熙带领三十余名全副武装的战士,与翻译、侦察兵一同保持分散队形,跟着 “村长” 深入山林。可行进约一小时,翻过多座山头后,军火库仍不见踪影,队伍似在密林中打转,通信步话机信号也时断时续。
谢志熙注意到,“村长” 眼神愈发躲闪,说话含糊,还频繁乱瞟似在寻找标记。他瞬间想起战前越军伪装平民偷袭的警告,以及兄弟部队副师长被伪装老农狙击的惨痛教训,心中警铃大作。
当队伍行至一处陡峭峡谷口,两侧树木密不透光,正是设伏绝佳地点。一名战士低声提醒危险,谢志熙当即断定这是陷阱,厉声盘问 “村长”。
对方脸色骤白、语无伦次,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谢志熙立刻命令全排进入战斗戒备,将 “村长” 交由战士看管,随即果断下令撤退。尽管战士们对放弃 “战利品” 心存不解,但仍遵令沿原路撤回营地。
回到营地后,谢志熙向杨忠玖详细汇报情况,两人一致认定这是越军精心策划的圈套。当晚,被看管的 “村长” 趁夜逃脱。
后续情报侦察证实,谢志熙带队撤退的路径上,越军确实埋伏了配备地雷、狙击手和火箭筒的部队,若解放军继续深入,必将遭遇毁灭性打击,而那名 “村长” 实为越南劳动党安插的特务。
彼时的战场环境极为复杂,越方推行 “全民皆兵”,敌我界限模糊,普通村民可能携带武器,甚至孩童兜里都可能藏着手榴弹。解放军既要严守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又不得不对每个接触者保持警惕。
此外,越军还常用心理战术,将妇孺推至阵地前线作人肉盾牌,甚至藏匿、焚毁中国曾援助的物资,拒绝被我军缴获。
谢志熙的果断决策,成功挽救了全排战士的生命。此后,他在代乃阻击战中表现勇猛,荣立二等功,其带领的排也赢得 “钢铁排” 的称号,他的故事成为部队中教导战士保持警惕的 “活教材”。
多年后,谢志熙感慨:“善意这家伙,背后老藏着把隐形的小刀呢!”
这句话,既是他在生死边缘悟出的真理,也道尽了战场环境的复杂与危险,更印证了在战场上,清醒的判断力与高度的警觉性,有时比勇猛冲锋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