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有专家提出长江必须禁渔十年,否则鱼类将会绝迹。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

北岛社会 2025-08-29 04:18:07

十八年前,有专家提出长江必须禁渔十年,否则鱼类将会绝迹。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甚至当成笑话听。如今这个预言不仅成真,而且效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有的河段鱼多到能自己蹦上岸来!

回想2006年那会儿,长江及其支流的捕捞季节简直惨不忍睹。渔民们使出浑身解数,用电打鱼、用细网捕鱼,连小鱼苗都不放过,结果却是越捕越少,鱼的种类一年比一年稀缺。那种春季短暂休渔的措施根本无济于事,解禁后反而变本加厉地捕捞。

直到2021年,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如今才过去三年多,效果已经令人惊叹:泸州段监测到的鱼类品种已达100多种,江豚数量明显回升,连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稀有鸟类也回来了!

当年的长江渔业资源枯竭到什么程度?老渔民们都摇头叹息。记得2006年前后,整个捕捞季节都捞不到什么像样的鱼获。

渔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采用越来越极端的方式。电鱼、毒鱼、密网捕鱼,这些毁灭性的捕捞方法随处可见。就连手指长的小鱼苗都被一网打尽,根本不给鱼类繁殖的机会。

结果就是恶性循环:鱼越捕越少,渔民就越要加大捕捞力度;捕捞强度越大,鱼类资源就衰退得越快。很多老一辈渔民都说,照这个趋势下去,长江真的快要无鱼可捕了。

之前不是没有采取过保护措施。每年春季实行两三个月的休渔期,本来是为了让鱼类有机会繁殖生长。

但问题是一到解禁期,渔民就像疯了一样扑向江面,把休渔期间长起来的鱼一网打尽。这种短期休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再加上渔民要吃饭要生活,很多地方只能靠发放补贴来维持。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既保护不了鱼类,也保障不了渔民的生计。

转机出现在2017年,赤水河率先试点禁渔。看到效果不错,2021年终于在整个长江流域推行十年禁渔。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非法捕捞直接由公安机关介入处理,该罚款罚款,该抓人抓人。沿江各地都成立了护渔队,日夜巡查。

一开始不少渔民还有怨言,觉得断了生计。但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帮助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技能培训和生活保障。

才三年多时间,长江的生态恢复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最新监测显示,长江泸州段分布的鱼类种群数量已达100多种,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

珍稀物种也纷纷回归。江豚数量明显增多,经常成队出现。沿岸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增加,连黑鹳、中华秋沙鸭这些稀有鸟类也来安家了。

有的河段甚至出现“鱼多到跳上岸”的景象,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沿岸群众都说,如今的长江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最让人欣慰的是渔民们的转变。以前靠捕鱼为生的他们,现在成了护渔的主力军。

很多渔民加入护渔队,利用自己对水情的熟悉,协助打击非法捕捞。有的转型搞生态养殖,有的开农家乐,收入反而比以前更高了。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这个转变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计方式,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

长江十年禁渔的成功实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它证明了一个道理:给自然以生机,自然必将回报人类。

这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值得推广到更多领域。比如湖泊、近海等其他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可以借鉴长江禁渔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负担,而是投资未来;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长江十年禁渔还不到一半时间,就已经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相信等到2031年禁渔期满时,长江生态系统必将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这件事告诉我们,生态保护要有决心、有耐心,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长江禁渔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值得每个人为之点赞!

0 阅读:277
北岛社会

北岛社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