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九三阅兵即将举行,可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不是说装备,也不是说方队,而是邀请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参观”,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有他们的功劳。但有人却看出,但其中有其他特别的含义......” 今年九月三号,北京的天空注定不平凡。当阅兵的号角即将响起,国务院的一则消息却让无数人心头一颤: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观礼。消息一出,有人眼眶湿润,有人陷入沉思,更有人嗅到了历史深处的回响。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邀请。这些受邀的老兵,平均年龄已近百岁,他们是活着的历史。想象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兵,颤巍巍地抚摸胸前的勋章,勋章上刻着“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的字样。 他们曾用血肉之躯在战场上筑起长城,如今却要坐在观礼台上,看今日中国的钢铁洪流呼啸而过。这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怎能不令人动容? 有人不解:为何是现在?80周年的节点,意义不言而喻。这些年,台湾岛内某些势力妄图割裂历史,否认抗战,甚至美化殖民。而大陆的这一步棋,堪称“四两拨千斤”。 邀请老兵,既是对历史的郑重承认,更是在法理上夯实根基——《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份功绩,正是由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全民族共同铸就。承认他们的贡献,就是守护两岸共同的根。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蜂拥而至。一位台湾记者追问:“此举是否意在‘统战’?”发言人微微一笑:“我们邀请的是英雄,不是筹码。历史需要真相,英雄需要尊严。”这句话,让在场的外媒记者纷纷点头。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政治工具,而是对民族记忆的敬畏。 老兵们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史诗。95岁的张庆成,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嫡孙。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成为二战盟军阵亡的最高将领。 如今,他的后人受邀坐在天安门城楼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位大陆记者捕捉到动人一幕:休息室里,台湾老兵与大陆老战士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抬手敬礼。年轻时,他们在不同战壕向同一敌人开枪;如今,白发苍苍的他们,用军礼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然,台湾的反应五味杂陈。民进党急跳脚,威胁取消老兵的退休待遇。但老兵们的身影,早已成为最坚韧的纽带。他们身上的伤疤,是历史的铁证;他们的存在,是对分裂势力最有力的反驳。国防部强硬表态:“歪曲历史者,终将被历史唾弃。” 九三阅兵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战旗方队擎着染血的旗帜走过,当空中梯队以精密编队掠过天际,当新型装备展示大国实力——这些都在诉说三句话:我们记得牺牲,我们捍卫和平,我们走向复兴。而坐在观礼台上的老兵们,是最好的见证者。他们眼中的泪光,映照着从废墟到盛世的涅槃。 九月三日,天安门广场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老兵们不会说话,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答案。当礼炮轰鸣,当国歌奏响,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和解,始于直面历史;真正的团结,源于共同记忆。英雄不分党派,血泪铸就的认同,永远无法被抹去。 这盛世,如先辈所愿;这记忆,我们共同守护。
阅兵遇到下雨怎么办?下雨?没事,北京阅兵早就有“天气外挂”。云要来?
【10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