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姐妹找我,“饭饭,我这病…到时候能跟医生说说,别写在病历本上吗?我怕同事看到。”
.
我想起了当时看诊时候,自己的病历——第一页写着“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5.1×4.9cm”,突然鼻子一酸[萌萌哒R]
.
原来,我们巧囊姐妹的“战场”从来不止是囊肿本身,还有藏在心里的“病耻感”。
.
最近和100+巧囊姐妹聊过,发现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不敢”:
⚡不敢请假:痛经到冒冷汗,却对领导说“我胃不舒服”(怕被问“怎么总疼,是不是有妇科病?”);
.
⚡不敢聚餐:朋友约火锅,明明馋到不行,却推说“在控糖”(怕被说“矫情,吃顿饭能怎样?”);
.
⚡不敢说病因:总有人问“是不是之前吃冰太多?”,我咬着嘴唇点头(其实和“吃冰”无关,但不想解释“子宫内膜异位”多复杂);
.
⚡不敢看评论:刷到“巧囊是气出来的”“未婚女性才会得”的帖子,手指悬在“举报”键上,终究没点下去(怕被说“玻璃心”)。
.
作为营养师,我发现巧囊姐妹的病耻感,大多源于3个根深蒂固的偏见,具体看上图👆
.
而作为曾经的“忍痛专业户”,我想分享2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1⃣把“自己”当成“需要被照顾的朋友”
2⃣主动“科普”,打破偏见
.
最后想对所有巧囊姐妹说:
病耻感不是你的错,是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偏差;
你不需要“完美隐藏”病情,也不需要“假装坚强”;
你值得被理解,被温柔对待,包括被自己。
.
现在的我,依然会定期复查,但我不再躲着同事的关心,不再对妈妈的唠叨不耐烦。
.
因为我知道:巧囊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但它定义不了我;我的价值,从来都和“有没有病”无关。
我们不需要“消失的囊肿”来证明自己“正常”,我们本来就很正常。
.
我是饭饭,一位巧囊消失了的营养师
想了解更多我与巧囊抗战的故事,来我的主页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