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当地时间2025年8月27日,巴勒斯坦抵抗武装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发

士气沉沉 2025-08-28 12:23:21

[微风]当地时间2025年8月27日,巴勒斯坦抵抗武装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发布了早前“卡桑旅”敢死队战士们,在加沙地区北部拜特哈农镇,进行炸弹伏击战的画面。内容为其敢死队战士早前在加沙北部拜特哈农镇实施炸弹伏击战的细节场景。而此前以色列媒体已公开以军步兵踩响炸弹的伏击相关画面。 拜特哈农镇位于加沙地带东北部,与以色列接壤,历来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带。这里的街道狭窄曲折,残破的建筑如同巨大的迷宫,为伏击者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卡桑旅的战士们显然对地形了如指掌,他们选择的伏击点正是以军步兵巡逻的必经之路。 影像中,战士们用碎石和垃圾掩盖引线,甚至利用被炸毁的墙体作为观察哨,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实战经验磨砺出的老道。当以色列国防军的士兵们踏入这片区域时,他们或许只看到一片看似平静的废墟,却不知脚下已布满致命的陷阱。 爆炸发生的瞬间被镜头完整捕捉。画面显示,几名以军步兵正排成纵队谨慎前进,突然间地面轰然炸开,火光与浓烟瞬间吞噬了整条街道。士兵们被巨大的冲击波掀飞,武器和装备散落一地,现场陷入一片混乱。 卡桑旅随后发布的特写镜头甚至记录了爆炸装置的构造细节——简易却威力巨大的压力触发式炸弹,利用常见的金属容器和军用炸药制成。这种低成本高杀伤的战术,正是加沙武装力量在长期封锁下被迫发展的生存智慧。而以军此前公开的片段,仅仅是爆炸后士兵倒地的模糊画面,远不及此次披露的影像来得震撼。 双方媒体对同一事件的叙事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色列媒体着重强调士兵的英勇与遭遇的“恐怖袭击”,画面多聚焦于伤员救援和军车残骸;而卡桑旅的影像则刻意突出战术设计的精密与战士的冷静,甚至配上了激昂的背景音乐。 这种视觉叙事的对抗,恰如拜特哈农镇街头真实的战场——每一帧画面都是武器,每一个镜头都是宣言。值得注意的是,在伏击发生后的24小时内,加沙卫生部门报告了76名巴勒斯坦人在以军报复性空袭中丧生,其中还包括18名在领取援助物资时遇难的平民。血腥的数字背后,是这片土地上永无止境的暴力循环。 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在战火中愈发深重。自去年10月冲突升级以来,以色列的陆海空封锁几乎切断了所有物资通道。燃料短缺导致医院发电机停转,建材禁令让被炸毁的房屋无法重建,连最基本的食物和药品都需依赖极其有限的援助通道。 尽管以军在7月底宣布了每日10小时的“战术暂停”,允许人道物资进入加沙北部,但当地居民表示,所谓“暂停”时段的空袭从未真正停止。拜特哈农镇的居民在爆炸声中度日,他们既害怕以军的坦克,也担忧武装分子在自家门口埋雷。这种双重恐惧,已成为加沙人生活的常态。 联合国安理会于8月27日紧急审议加沙局势时,中方代表傅聪的发言直指核心:“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占领企图。”然而,当安理会的灯光照亮纽约的会议厅,加沙的夜空却被导弹的轨迹划破。 卡桑旅发布的伏击影像,既是战术展示,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无声质问——当外交辞令在战火面前显得苍白,当平民的鲜血染红援助物资的领取点,这片土地上的抵抗与镇压,似乎注定要陷入更深的泥潭。拜特哈农镇街道上的弹坑尚未填平,新的对抗计划或许已在某处秘密酝酿。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