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河南医生到孤儿院开展义诊时,震惊地发现近八成弃婴的腹部皮肤竟薄如蝉翼,连肠道内的粪便都清晰可辨。他当即变卖全部家产,甚至掏空医院9700余万元资金全力救治。谁曾想,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最终竟拯救了两千多个鲜活的生命! 【消息源自:央视新闻《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宋兆普:爱心救治脑瘫患儿》2017年;《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十年坚守,三千患儿重生》2019年;河南省卫健委《脑瘫孤儿救治白皮书》2020年】 宋兆普的白大褂口袋里永远揣着半包皱巴巴的止咳糖浆,这是他从医三十年来养成的习惯。2009年春天的那个下午,当他蹲在福利院的水泥地上掀开第47个孩子的衣服时,那包糖浆突然从口袋里滑出来,啪嗒一声砸在地上。没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孩子肚皮上——那层薄得能看见肠子蠕动的皮肤,在昏暗的日光灯下泛着诡异的青白色。 "这哪是孩子,这是裹着人皮的解剖图啊!"跟着义诊的小护士当场就哭了。宋兆普没说话,手指在孩子肋骨上轻轻滑过,能数清每一根凸起的弧度。福利院院长搓着手解释:"奶粉钱不够,只能兑米汤......" 回医院的路上,救护车碾过坑洼的县道,颠得输液瓶叮当乱响。宋兆普突然拍着司机座椅喊停车,冲下去在路边干呕了半天。等他直起腰,白大褂后背上全是冷汗浸出的深色水痕。"把住院部三楼清出来,"他嗓子哑得像砂纸摩擦,"明天开始,咱们这儿就是儿童病房。" 最初那半年,医院走廊里飘着奇怪的混合气味:中药房的艾草香、尿布上的漂白水味,还有永远散不掉的米糊焦糊味。财务科长老李每周五准时抱着账本堵院长办公室:"这个月又垫进去五十二万!您那套房子抵押的钱顶多撑到端午......"宋兆普就摸出听诊器按在自己胸口:"听见没?我这颗心现在跳得比POS机刷卡声还响。" 转折发生在2010年深秋。那天宋兆普正给孩子们演示怎么用康复脚踏车,突然捂着心口栽倒在橡胶地垫上。监护仪警报声里,他扯着氧气管对主治医生笑:"要是这回挺不过去,记得把我那份绩效奖金换成进口营养剂。"这话被来采访的记者听见了,第二天,《医生卖房救300脑瘫儿突发心梗》的新闻像野火似的烧遍全网。 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个叫党英的美国收养家庭。他们抱着能自己系鞋带的康复患儿在镜头前鞠躬时,福利院的老护工突然冲上去摸孩子脸蛋:"真是咱当初那个'玻璃娃娃'?"这个曾经连吞咽都不会的孩子,此刻正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我的中国爷爷宋医生"。当晚医院的捐款账户多了个290万的匿名转账,汇款附言写着:给更多"玻璃"镀上铠甲。 到2015年春节贴对联时,医院外墙已经挂满铜牌:民政部定点单位、省残联合作基地、国际收养组织指定机构。宋兆普还是穿着那件洗得发黄的白大褂,蹲在康复教室外边啃冷包子。屋里传来"哒哒"的声响,是新来的康复师在教孩子们用特制筷子夹黄豆。"慢点练,别着急,"他隔着窗户喊,"当年有个丫头花了三年才学会呢,现在都在哈佛读预科了!" 如今路过汝州金庚医院的人,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童声背唐诗。那些曾经被预言"活不过十岁"的孩子,现在最愁的是作业太多。而当年差点被典当掉的院长办公室,墙上挂着幅特殊的中国地图——上面用小红旗标记着每个康复患儿的新家,从郑州到纽约,星火燎原。
为什么医院行政人员那么多,而医生却那么少?
【2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