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李在明在美国说:以后韩国不会在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李在明解释,以前国际供应链稳定的时候,韩国能维持那样的双轨外交模式,可现在国际环境变了,尤其是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有了调整,韩国就得在外部框架下重新做决策。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他在外部智库演讲时进一步强调,传统双轨外交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格局,韩国作为盟友,在安全领域没法脱离现有的同盟体系, 必须做出路线调整。这话说得好像韩国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只能跟着别人走一样,可外交政策难道不该优先考虑本国最核心的利益吗? 再看他上任后的外访安排,头一站就选了美国和日本,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在访问美国期间,他和美方高层举行了会谈,会后韩国就宣布要采购美方的大型设备,双方还就军事基地的相关事宜聊了不少。 美方也明摆着要求盟友立场必须一致,不接受模糊的态度,韩国倒好,就这么顺着美方的意思,加速推进和美国协同的政策。 让人想不通的是,李在明这么急切地通过表态、采购合作来强化和美方的关系,理由竟然是担心地缘安全领域的外部支持减弱,要靠这种方式巩固同盟保障。 难道韩国就没想过,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安全保护,只会让自己在外交上越来越被动吗? 更让人窝火的是中韩关系的现状。 就在李在明访美的时候,韩国倒是派了使团来北京,和中方举行了会晤,这还是他上任后的首次中韩高层接触。 结果双方关系修复进展慢得让人着急,和他之前说的“推动关系恢复”根本对不上号。 后来看到有外部分析才明白,原来韩国现在的外交战略根本就把和美国的同盟放在第一位,对中韩关系压根没那么重视,双边关系改善连实质性阶段都没进入。 更让人不平的是,李在明一边强调要和美国协同,一边又说“中韩地理相近,得妥善处理双边关系”,这不是明摆着想要两边讨好吗? 可实际行动上却处处把同盟放在优先位置,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推进中韩关系? 还有中韩经贸这块,本来中方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可最近这些年,韩国对华出口一直在下滑,贸易赤字还在不断扩大。 有数据显示,韩国对华中间材料出口同比下降了近20%,半导体出口占比也从之前的40%左右降到了36.6%。 这背后的原因,一部分是中方在半导体、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实现了自给能力提升和技术突破,对韩国相关产品的依赖度降低了,结果韩国部分产业就出现了库存堆积、价格波动的问题。 可韩国不想着怎么通过加强和中方的合作来改善经贸状况,反而想着调整经贸政策,转向其他方向。 要知道,韩国国内经济本来就面临不少压力,本土市场收益增长放缓,国际市场份额还被包括中方在内的企业挤压,在这种情况下,放着近在眼前的大市场不珍惜,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而且韩国国内的情况也不是铁板一块。 国内民意分化严重,一部分民众对外部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李在明当初在选举中只以微弱优势胜出,这就让他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得不顾虑民意反馈。 可民意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就不能通过积极引导,让民众看到和中方保持良好关系的好处吗? 在地缘安全层面,韩国面临周边局势变化,担心现有同盟体系下的外部支持不稳定,就想着多方面寻求安全保障,可这样反而让自己的外交灵活性受到了制约。 更关键的是,韩国国内政治存在不同立场分歧,连长期统一的外交路线都形成不了,导致外交政策一会儿想平衡,一会儿又在外部压力下频繁调整,这样的不确定性,对韩国自身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还得提一句,有专家明确表示,韩国不会急于修复中韩关系。 从李在明的一系列做法来看,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他好像觉得,只要抱紧美国的大腿,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却忘了中韩之间在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放弃“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看似是做出了选择,可这样的选择,真的能给韩国带来长远的利益吗? 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目前来看,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8月26日关于《李在明:韩国不能再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路线》的报道
就在刚刚!韩国总统李在明宣布了!正在美国访问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
【26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