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8月16日,上海一独居女生,深夜花25元开锁,结果,2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她家门锁强行拆除,安装高价新锁,并向女生索取费用2410元。女生认为对方坐地起价,可师傅却说他们是明码标价,就算警察来了也不怕。看着2个大汉不走,女生非常害怕,只能付了1800元,才让2人才离开!事后女生进行了投诉。 (信源:环球网——一独居女生深夜开锁被要高价?律师提醒......) 8月16日深夜,上海普陀区的独居女性小慧,因忘带钥匙陷入了困境。她在某线上平台看到一则醒目的“25元全市上门夜间开锁”服务,以为找到了及时的帮助,却未曾想这只是一个天价陷阱的开端。 这场本应简单的服务,最终演变成一场近两小时的纠纷。原本标价25元的服务,最终账单竟高达2410元。经过漫长的周旋,身心俱疲的小慧被迫支付了1800元,才得以结束这场噩梦般的经历。 诱饵早已埋下。平台页面角落的小字提示,“预约费25元,具体费用以师傅现场报价为准”,这为后续的漫天要价提供了借口。上门的两名“师傅”仅用卡片划了几下门缝,便声称锁已损坏,必须强行拆除。 不等小慧做出回应,旧锁便被迅速折弯报废。随后,他们开始推销昂贵的新锁,嘴里不断冒出“防撬锁体”、“超C级锁芯”等专业术语。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他们始终回避明确报价,让小慧无法预知最终的费用。 安装完毕,一张天价账单赫然出现。面对小慧的质疑,而师傅们又开始进行威胁,说平台上说的清清楚楚,就算报警也没用。而当时又只有小慧一人,实在是害怕,无奈只能将钱转了过去。 而平台的模糊标价以及强制更换高价配件的行为,已构成消费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要求全额退款,甚至可以主张“退一赔三”。这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和紧急场景实施的“消费暴力”。 此类事件并非孤例。上海12345热线在8月接获多起“套路开锁”投诉,而不发商家抓住客户的心理让他们高价换锁。而且还会绕过平台线下处理,这就更难监管。 更令人警惕的是,他们通过快速更换公司主体来规避追责。涉事的“老上海开锁”公司成立仅两个月,此前甚至有消费者遭遇过成立不足20天的新公司。这种“换壳”经营让维权变得异常困难。 线上平台在此类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尽管事后封禁了涉事店铺,但记者发现,同类商家换个名字后,依靠“竞价排名”模式依然能活跃在销量榜前列。平台客服则以“交易发生在线下难以追溯”为由,将责任推脱。 事件曝光后,在职能部门与平台的介入下,涉事公司最终退还小慧800元,并承认“收费存在不当”。上海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警方也对该公司展开了约谈。但小慧的诉求远不止于此,“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需要规范。”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亟待提高。在寻求服务前,应尽量索要书面报价,并要求师傅出示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遇到强制消费,应立即报警并留存好证据。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分享的“防宰指南”也获得了千万次的阅读。 然而,我们需要的不是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维权专家。平台方必须完善审核机制,建立黑名单与熔断机制,强制商家公示清晰的价格区间。监管部门也应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推行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和收费标准公示。 小慧的遭遇敲响了城市生活安全与消费权益保护的警钟。终结“开锁刺客”现象,需要消费者、平台与监管部门三方合力,共同构建一个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让每一扇家门背后的安全感不再被随意侵犯。
[中国赞]8月16日,上海一独居女生,深夜花25元开锁,结果,2名开锁师傅以无法
韫晓生
2025-08-27 20:24:43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