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到现在才终于明白,怪不得俄军还打不赢!在8月,已经有至少120艘货轮抵达乌克兰敖德萨港口,俄军只要不敢打美国军火船,乌克兰就一直可以继续抵抗。 黑海看似平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进行。尽管俄罗斯试图封锁乌克兰的港口,阻止物资进出,但现实情况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每个月仍然有上百艘大型货船,像没事人一样照常进出敖德萨港,运送着各种物资。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一方面俄罗斯想要切断海上通道,另一方面这些商船却照样来来往往,仿佛封锁令不存在似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面对海上封锁的压力,乌克兰想出了很聪明的办法。他们改造了大约500枚老式水雷,给这些水雷装上了“大脑”,让它们能区分目标是军舰还是商船。这些智能水雷会主动避开民用货船,找军舰的麻烦。这一招非常管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俄罗斯军舰的活动范围。 与此同时,经济手段也在发挥作用。虽然黑海现在是个危险区域,船只要来这里需要购买特别昂贵的保险,是平常保费的三倍之多,但跑这条航线实在太赚钱了。这么高的利润让许多船主愿意冒险。特别是希腊的船主们,他们的商船队不断往返于这条航线。 这些商船之所以敢冒险,还因为它们获得了强大的情报支持。北约的侦察无人机全天候在黑海上空巡逻,时刻监视着海面情况。哪片海域有军舰活动,货轮就能提前知道并改变航线避开。 去年8月发生过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一艘美国运粮船挂着马绍尔群岛的国旗进入敖德萨港。当有人试图拦截时,一艘美军驱逐舰立刻出现“护航”。等这艘船卸完约2000吨货物后,又大摇大摆地换回美国国旗离开。整个过程,俄罗斯只能拍照记录,却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令人惊讶的是,敖德萨港不仅没有因为战事变得冷清,反而比战前还要繁忙,货物吞吐量增加了15%。港口设施曾被导弹击中过,但乌克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启用了备用设施。当铁路线被破坏时,北约的工程部队迅速修建了新的铁路支线。 西方支援的武器也被地隐藏运输。“海马斯”火箭炮被藏在教堂的地窖里,打一次就换一个地方。面对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传统的拦截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就像用渔网去捕捉子弹一样困难。 乌克兰的物资供应已经形成了多方向、多层次的网络:波兰的一个机场每天起降17架美军运输机;德国的防空导弹系统能在两天内送达前线;罗马尼亚港口将重型武器拆解成“农业机械配件”报关,进入乌克兰后再重新组装起来。 俄罗斯海军面临着很大挑战。黑海舰队的旗舰早在2022年就被导弹击沉,剩余舰艇大多停留在克里米亚港口,很少出海活动。波罗的海舰队被牵制在家门口。唯一还能活动的太平洋舰队,使用的也多是老旧舰艇。 当美军在公海扣押运送物资的船只时,对方舰艇只能眼睁睁看着——缺乏远洋护航能力,连盟友的物资都难以保障。 俄罗斯不是没有强大的武器。“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能够突破大多数防空系统,但这些导弹主要被用于攻击空仓库或粮仓,而对那些满载物资的商船却很少直接打击。 击沉一艘美国船只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可能成为西方更大规模介入的借口。有关方面内部明确提到要避免引发重大误判。 非洲60%的小麦供应依赖敖德萨的报价,真正封锁港口可能会导致连非洲盟友都转变立场。去年8月,一艘意大利货船被误炸后,欧盟立即冻结了大量资产——这表明任何过激行动都会立即招致经济反制。 战场外的较量比前线更加关键。一方每天消耗大量炮弹,而另一方依靠外部补给硬是扛住了压力。一方坦克厂每月生产一定数量的坦克,而另一方每月接收的配件足以组装更多坦克。 当一方因芯片短缺导致导弹产量减少时,另一方的卫星系统仍在实时更新对方军队坐标。这场消耗战早已不再是俄乌之间的对抗,而是俄罗斯与多国工业链的较量。 乌克兰目前实际控制的人口不到3000万。按照历史上大规模战争的普遍经验来看,这样一个国家能够动员的兵力上限,通常在300万人左右。不过,要维持当前与俄罗斯的漫长战线,乌克兰至少需要40到50万人长期顶在一线。 这意味着,真正可用的后备人力,其实也就在200万上下。 我们再来看人员损失。根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在2022年底提到的一个数字,乌克兰在那一年不可恢复的损失超过十万人。而到了2023年,多方数据平均来看,这个数字上升到约25万人。进入2024年,一些评估认为,乌军的年度损失可能已达到50万人左右。 如果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哪怕2025年乌克兰能把损失控制在50万人以内,到2026年,其能够动员的兵源也将接近枯竭。 一旦人员严重短缺,防线就可能出现崩溃,就像二战后期德国和日本所面临的情况一样。真到了那一天,局势可能会急剧恶化,甚至不排除俄罗斯试图进一步控制更多乌克兰领土的可能性。 当然,战争从来不只是数字的较量,它还涉及士气、外援、经济承受力等多重因素。但目前来看,人员消耗确实是乌克兰方面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普京到现在才终于明白,怪不得俄军还打不赢!在8月,已经有至少120艘货轮抵达乌克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8-27 18:53:14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