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朱迅到了绍兴,一定要记得跑去鲁迅故里,给先生鞠个躬,点颗烟。这不正符合孙女士的逻辑: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会误导青少年。你看,连朱迅也要以敬烟的方式来纪念鲁迅先生,可见,更得改! (信源:澎湃新闻——“给先生点烟”打卡照走红后,网红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称会误导青少年!馆方回应:已经在处理了) 在浙江绍兴的鲁迅纪念馆,一面墙壁毫无征兆地火了。墙上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画像,神情忧郁,引得无数游客驻足,这面墙也因此得了个“网红墙”的名号。 很多年轻人觉得这很有趣,纷纷掏出打火机或者点燃真烟,凑到画像前拍一张“给先生点支烟”的照片,然后心满意足地上传到社交网络,俨然成了一种新的潮流。 然而,就在最近,这股热闹劲儿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一位自称是控烟志愿者的孙女士,对这个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她不只是在网上发帖,更是直接把投诉信递交到了“浙里办”平台。 孙女士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她认为,纪念馆把鲁迅吸烟的形象单独拎出来,还去掉了原画作里的书房背景,这很容易让人误会,好像是在鼓励大家在公共场合吸烟。 她深感忧虑,担心这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在她看来,鲁迅先生作为文化界的偶像,理应展示他手握拳头的经典形象,那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孙女士的执着精神不容小觑,据悉,她已经提出了第二次投诉。 这事一捅出来,网上立刻炸开了锅,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支持孙女士的人觉得,纪念馆毕竟是教育场所,公然展示吸烟形象确实不妥。 但更多的人觉得孙女士有点小题大做,甚至有点“无语”。他们反驳说,鲁迅先生生前就是个老烟民,历史照片里多的是他夹着烟卷的样子,这不过是还原历史真实,没必要上纲上线。 有网友的评论就更直接了:“要是鲁迅先生吸烟会带坏孩子,那革命烈士雕塑手里还拿着枪呢,是不是要教唆人去打架?”还有人讽刺道,按这个逻辑,是不是该把手机也扔了,因为它也可能“误导”孩子天天玩手机。 大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会因为一幅画就学坏。更何况,鲁迅先生身上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干嘛非要盯着一个生活习惯不放呢? 其实,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鲁迅先生确实因肺部疾病离世,而医生也曾指出,这可能与他长期吸烟的习惯脱不了干系。如何展示一个真实但不完美的历史人物,确实是个难题。 这面“网红墙”的风波,也把文化机构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为了吸引人流,迎合所谓的“打卡经济”,是不是就把深度的文化体验,简化成了一张张肤浅的照片?人们在热闹地“给先生点烟”时,是否还记得纪念他的真正意义? 目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只是确认了领导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正在“处理中”,但官方还没有给出任何正式的回应。大家都在等着看,官方会如何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这已经不只是一幅画的去留问题了。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一个公共文化场所,到底应该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思考和引导?这需要策展方拿出更高的文化智慧来回答。
新动态:云昊和某骨的结果出来了。一,这是某骨自己晒出来的。上面写的是云昊违法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