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突然宣布! 8月26日晚,土耳其贸易部突然发布公告,对中国铰接链来了个“狠

梦境守护者歌 2025-08-27 18:17:03

土耳其突然宣布! 8月26日晚,土耳其贸易部突然发布公告,对中国铰接链来了个“狠招”。他们认定中国货借道欧盟(西班牙除外)转口到土耳其,直接征收1200美元/吨的反倾销税,而且公告当日就生效,一点缓冲都没有。 这次征税涉及的铰接链,税号从7315开头,还明确列出了7315.11.90.00.11等五个具体税号,范围卡得很死。 土耳其方面表示,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企业通过欧盟转口,是为了躲避2019年就开始征收的反倾销税,所以要出这个反规避终裁。 其实,中国企业会走欧盟转口这条路,也有自己的盘算。 直接从中国把铰接链卖到土耳其,要交的关税不低,有些企业就想了个办法,先把货运到欧盟的某个国家,换个包装,改个产品标签,甚至连装货的集装箱都换掉,让这些铰接链看起来像“欧盟制造”,再从欧盟卖到土耳其,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关税。 这种做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欧盟对中国的镀锡铁产品加征反倾销税时,就有企业把货先运到马来西亚,换一套手续再发往欧洲,和这次铰接链的操作几乎一模一样。 土耳其能发现这个转口路径,靠的是海关大数据。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铰接链一下子涨了300%,差不多同一时间,土耳其从欧盟进口的同款产品也涨了280%,但欧盟自己本土消耗的铰接链只多了2%。 这么明显的反差,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不对劲,土耳其也正是凭着这些数据,认定欧盟多数国家成了中国铰接链转口的“中转站”。 不过,这次反规避调查也不是突然开始的,早在2025年5月,土耳其就已经启动了相关调查,直到8月才出终裁结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土耳其第一次对中国铰接链动手了,从2009年开始,土耳其就针对这类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2010年正式开始收1200美元每吨的税,之后在2016年和2022年又两次延长征税时间,硬生生把一项临时措施变成了持续15年的“长期政策”,形成了一道难破的“关税铁幕”。 回顾土耳其这些年的做法,能明显看出它的战术一直在变。 2018年的时候,土耳其只是单纯对中国铰接链收1200美元每吨的反倾销税,而这次直接把范围扩大到了欧盟,除了西班牙之外,其他欧盟国家的相关产品都要被征税。 这种“连坐”式的打击,不光让中国厂家犯难,连欧盟的同行也得跟着操心,毕竟一旦和中国铰接链沾上边,就可能要一起承担额外的成本,整条供应链的隐性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土耳其每次出台这类政策都喜欢搞“突袭”,这次也不例外,公告当天就生效,完全不给企业调整的时间,说是反规避,倒更像单方面的强硬施压。 在这次的政策里,最让人看不透的就是对西班牙的特殊对待。 同样在欧盟框架下,西班牙却能被排除在征税名单之外,成了唯一的“安全通道”。 其实,西班牙之所以能被豁免,和它自身的产业情况有关——它是欧盟少数拥有完整铰接链产业的国家,单是去年,西班牙对土耳其出口的铰接链就占了欧盟总量的61%,自身产业不会被转口的中国铰接链冲击。 但土耳其的心思显然不止这么简单,一方面,豁免西班牙能分化欧盟内部的立场,避免欧盟整体站出来反对; 另一方面,西班牙的劳动力成本比德国、法国低35%,土耳其这么做,也是在暗暗施压中国企业,让它们考虑去西班牙设厂。 这种精准的“例外”设计,处处透着算计,和之前土耳其的一些做法如出一辙。 比如疫情期间,土耳其单方面上调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费,对过境的中欧班列收“保护费”; 2024年6月,又突然对华燃油车和混动车征收40%的关税,还要求车企得设立140个服务站才能获得进口许可,这些都是土耳其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和关税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产业链要挟的例子。 如今,全球贸易越来越看重合规和技术,欧盟有专门的反规避法规,中国商务部2025年3月也对美国光纤产品发起了反规避调查,那种换个标签就想蒙混过关的转口方式,早就行不通了。 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终究还得靠实打实的技术和合规经营,像比亚迪那样去当地建厂,或者像中国铰接链产业这样提升产品竞争力,才是长久之计。 土耳其一味靠关税施压,既不符合全球贸易的趋势,也护不住自己的本土产业,到头来只会让自己陷入“技术空心化”和“保护主义依赖症”的恶性循环里。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财联社2025年08月26日关于《土耳其对华铰接链作出反规避终裁》的报道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梦境守护者歌

梦境守护者歌

梦境守护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