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照片上这7个像禽兽一样躲藏在枯草堆的是日军第13师团的士兵,他

梦幻星河缘 2025-08-26 17:21:11

1938年10月,照片上这7个像禽兽一样躲藏在枯草堆的是日军第13师团的士兵,他们在侵略大别山北麓期间因为天气异常寒冷,没有准备冬装,便龟缩在干枯的稻草堆取暖,亏他们想的出来。大家觉得这些小鬼子像什么? 在大别山北麓,一片收割后的田野里,七个日军士兵像婴儿一样蜷缩在稻草垛中。 他们隶属于侵华日军精锐第13师团,此刻却毫无“皇军”的威风。 七人被动的面色青紫,嘴唇乌黑。 有人将抢来的破旧麻袋片胡乱裹在冻僵的腿上,有人紧抱着双臂,抵御着华中地区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常的严寒。 正是,这张偶然拍下的照片,凝固了这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 这第13师团绝非泛泛之辈。 这支1905年组建的甲种师团,是日本陆军序列中的老牌劲旅,曾参与日俄战争,双手早已沾满鲜血。 1937年淞沪会战,它是首批登陆上海的日军主力之一。 随后更是成为进攻南京的急先锋。 在南京城破后,其下属的103旅团山田支队和65联队是制造幕府山等地骇人听闻大屠杀的主要刽子手之一。 而旅团长山田丹二甚至在日记中冷酷地记录下屠杀“成果”。 1938年,它转战徐州、鲁西,一手制造了金乡惨案,屠杀平民三千余人。 随后8月,作为华中派遣军第二军的主力,第13师团被投入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 师团长荻洲立兵狂妄叫嚣“一月踏平大别山”,企图打通进攻武汉的外围通道。 他们以卑鄙手段混入霍山城,在富金山战役中甚至对坚守阵地的中国军队宋希濂部71军施放毒气弹。 然而,在富金山,他们遭遇了顽强的铁壁。 宋希濂麾下的第36师,作为中国最后一支德械化精锐,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死守扇形高地。 日军摆开密集炮阵狂轰滥炸,飞机轮番俯冲投弹,将山头几乎削平。 36师官兵浴血奋战,依托弹坑顽强抵抗,喊出了“36师要站着,绝不能趴下”的悲壮口号。 激战十日,日军在富金山下尸横遍野,伤亡超过4000人,连赶来增援的第10师团也被击退。 36师付出了2万官兵仅存800余人的惨烈代价,但成功阻滞了日军攻势。 这场阻击战,成为第13师团在华遭遇的首次重大挫折,也预示了他们在大别山北麓的噩梦开端。 富金山的挫败只是序曲。 当第13师团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在10月终于突破新店防线,逼近武汉外围时,一场他们始料未及的自然惩罚悄然降临。 华中地区遭遇罕见寒潮袭击,大别山北麓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 这些为“速战速决”战略而仓促投入战场的侵略者,后勤补给早已陷入全面崩溃。 日本陆军引以为傲的后勤体系,在漫长的战线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下,暴露出致命的缺陷。 “现地自活”的补给政策,在遭遇坚壁清野的中国军民时彻底失灵。 兵站系统形同虚设,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陆海军为争夺有限商船运力内耗不断。 士兵们携带的粮秣早已耗尽,只能食用发霉的饭团,甚至因挖掘野菜充饥而中毒。 更致命的是,他们完全没有御寒的冬装。 当寒潮来袭,身着夏装的日军瞬间陷入绝境。 严寒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甚至超过了战场上的伤亡。 田野里那些被稻草堆,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照片中那七个士兵的窘态,只是冰山一角。 无数日军士兵被迫用刺刀扒开草垛,不顾一切地钻进去,蜷缩着身体,试图汲取一丝暖意。 这种极端的狼狈,是日军后勤体系彻底崩溃的铁证,也是其狂妄侵略计划破产的直观体现。 然而,严寒并未冻结侵略者的兽性。 白天在草垛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日军士兵,入夜后便扑向附近的中国村庄。 他们踹开农户的门,抢夺一切可以御寒的衣物、被褥,掠走仅存的口粮和家禽。 一位当地老人回忆,有户人家的棉被被抢走时,男主人试图阻拦,被日军用枪托残忍地砸断了腿。 另一位村民躲在柴房里,亲耳听到草堆中的日军互相吆喝,商量着要去“找暖和的地方,顺便弄点吃的”。 “暖和的地方”指百姓的房屋,“吃的”则是他们准备抢劫的粮食和牲畜。 这些白天在稻草堆里如同丧家之犬的士兵,夜晚便成为手持刺刀、烧杀抢掠的恶魔。 一个当年仅12岁的孩子目睹了令人心寒的一幕。 几个冻得牙齿打颤的日军士兵,竟用刺刀疯狂地戳刺路边的稻草人泄愤。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这些日军因抢夺食物而杀害试图保护半袋红薯的中国老农时,他们冻得发青的脸上,露出的不是怜悯,而是狰狞的凶残。 困境并未唤醒人性,反而激化了兽性。 1938年10月底,尽管日军最终攻陷武汉,但代价极其惨重。 整个武汉会战消耗了日本庞大的战争资源,伤亡惨重,其速战速决的战略彻底破产。 日本参谋本部哀叹“中国军队越打越强,我们却困在泥潭里!” 而那张记录着七个日军蜷缩在稻草堆中的照片,则成为这场战役最具象征意义的画面之一。 无论侵略者初期如何嚣张,当他们踏上非正义的征途,妄图以暴力征服一个不屈的民族时,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主要信源:(广州日报——广东公布日军侵华新罪证:照片密电再现华南抗战烽火)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