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八月二十二日清晨七点突袭了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住所。 这场行动被官方定义为“国家安全调查”,目标是搜查“可能存在的机密文件”。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无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并强调特工“正在执行任务”。 然而,这场看似常规的执法行动背后,缠绕着复杂的历史恩怨与政治清算的疑云。博尔顿的身份让事件充满戏剧性。 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任期内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十七个月,因外交政策分歧被解职后,迅速转型为特朗普最尖锐的批评者之一。 两人的矛盾在二零二零年彻底公开化:博尔顿出版回忆录《事发之室》,揭露特朗普决策的“即兴”与“个人化”,白宫曾试图以“泄露机密”为由阻挠出版但未成功。 特朗普则多次公开辱骂博尔顿为“战争贩子”“非常愚蠢的人”,博尔顿也毫不示弱,直指特朗普“ unfit for office”。 今年一月特朗普重返白宫首日,便立即取消博尔顿的特勤局安保——这一保护原本基于伊朗曾策划对其暗杀的威胁评估,特朗普却轻描淡写表示“不会为人们余生提供安全保障”。 联邦调查局此次行动的理由是调查博尔顿“不当处理机密文件”,这让人联想到三年前的类似剧情。二零二二年八月,联邦调查局同样以“搜查机密文件”为由突袭特朗普的海湖庄园。 当时特朗普愤怒控诉这是“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之事”,共和党人指责民主党“政治迫害”。如今角色反转:当年被查的特朗普阵营重掌权力,而当年批评特朗普的博尔顿成了调查对象。 更微妙的是,主导此次行动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帕特尔,正是特朗普一手提拔的亲信。他早年以捍卫特朗普“通俄调查是政治迫害”的立场崭露头角。 今年初被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被视为“清洗深层政府”的标志。博尔顿今年一月就曾预警:“帕特尔将是政治报复的核心人物”。这场突袭的时机也耐人寻味。 就在行动前十天,博尔顿刚因另一桩争议登上头条:他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中为特朗普辩护时,意外承认自己“曾协助策划外国政变”。 尽管他仅模糊提及二零一九年支持委内瑞拉反对派推翻马杜罗政府的失败行动,并暗示“还有其他案例”,但美国前高官公开承认参与颠覆他国政权极为罕见。 路透社直接以“极不寻常”形容这一表态。虽然联邦调查局声称调查与回忆录相关,但博尔顿此时卷入新的国家安全争议,无疑为突袭提供了舆论铺垫。 联邦调查局突袭博尔顿住所。它折射出三个深层趋势:其一,特朗普正系统性清算昔日批评者,从取消安保到刑事调查,博尔顿作为标志性人物首当其冲; 其二,联邦调查局等执法机构的独立性进一步削弱,帕特尔将部门转化为执行政治意志的工具; 其三,“国家安全”概念被泛化为多领域行动背书,从贸易保护到个人调查均裹上这层外衣。 当法律程序与个人恩怨交织,当机构中立性让位于党派忠诚,美国政治极化的裂痕正以更尖锐的方式显现。 这场发生在华盛顿郊区的清晨突袭,不过是漫长权力戏剧的最新一幕。 参考资料:寻找“可能的机密文件” FBI突袭特朗普前国安事务助理住宅 2025-08-22 20:56·央视新闻
前国安局长约翰·博尔顿的家在早上7点遭到突袭,搜查机密文件。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
【1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