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心援粮,反手就抓人?   2025年8月,中国向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提供粮食

小黑侃国际 2025-08-22 21:33:07

中国好心援粮,反手就抓人?   2025年8月,中国向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提供粮食援助后不久,该国军政府却以"偷税漏税"为由扣押了在当地开发金矿的中企负责人。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实则是这个西非国家内部困境的外在表现——布基纳法索刚摆脱法国殖民影响,又陷入恐怖袭击频发、经济持续低迷的泥潭。军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既接收俄罗斯小麦安抚民众,又拿外国企业当"出气筒",尤其针对已探明93吨黄金储量的中资矿场,企图通过扣押人员迫使企业让利。   这种操作并非孤例。在全球化退潮的当下,许多资源丰富却技术落后的国家,既渴望外资开发资源改善民生,又难以摆脱"资源民族主义"的思维桎梏。   布基纳法索黄金出口占全国总收入一半,但军政府既缺乏开采技术,又没有足够资金,便采取"先引外资勘探,后以行政手段收割"的短视策略。他们或许忘了,中国企业在当地不仅投资矿业,还协助修路打井、派遣农业专家,这种全方位合作模式远比单纯粮食援助更能创造持续发展动力。   更深层看,事件反映了国际秩序变革中的权力焦虑。近年来,西非多国出现"去法国化"浪潮,布基纳法索军政府驱逐法军后,试图在美、俄、中之间搞平衡外交。当俄罗斯以低价小麦换取政治影响力时,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援助反而被误读为"软弱"。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部分政权产生可以"两头通吃"的错觉,殊不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深耕早已超越传统殖民式的资源掠夺,而是通过技术转移和基建投入,真正提升当地"造血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布基纳法索百姓对中企的态度与政府截然不同。当地民众深知,一旦中国企业撤走,不仅金矿停产,连带创造的就业岗位、修建的民生设施都将停摆。   这种"政府驱客、民间挽留"的撕裂局面,暴露出某些政治精英与人民利益的根本背离。中国援助的粮食能解一时之饥,但若没有稳定的投资环境,任何外部援助都难以转化为长效发展动能。   这起事件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当粮食危机成为全球性挑战时,人道主义援助不该被政治操弄。   中国在津巴布韦移交3000吨粮援时强调"直达基层民众"的监督机制,在莱索托的援助也注重与当地灾害管理系统对接,这些经验表明,只有建立透明、专业的援助体系,才能防止善心被滥用。   而对于受援国而言,更需要明白:接受援助时保持尊严,不等于可以践踏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毕竟,没有人会永远为砸锅的人做饭。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小黑侃国际

小黑侃国际

精彩国际事每天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