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14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疗费

月鹿简科 2025-08-22 18:36:22

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14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病人垫付钱款,并谎称是慈善捐款,直到医院进行账目检查时,才揭开了这个秘密,此人正是南京肿瘤医院的席玮医生。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江苏一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被发现时就 “谎称”是慈善捐助

2019 年,南京那家专治肿瘤的医院按部就班地给系统做升级,谁都没料到,这次再平常不过的操作,竟像一把钥匙,猛地撬开了一个藏了十四个春秋的隐秘过往。

财务科在对账时,发现系统里总有一些奇怪的“捐款”,悄无声息地打入贫困病患的账户,来源信息却一片空白。这件怪事持续了数月,经过反复追查,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本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席玮。

消息传开,整个医院都轰动了。没人能想到,这位平时话不多、工作认真负责的医生,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守护着那些最绝望的家庭。这个由冰冷数据揭开的故事,背后是一本用个人抉择、家庭奉献与职业信仰写成的“良心账本”。

席玮的善举不是一时兴起,院方从他的工资卡里,查到了整整47页的转账记录。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还藏着一个旧账本和四百多张缴费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十四年来的每一笔付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实实在在的生活。

他们一家三口,至今仍住在60平米的医院老家属楼里。家里的沙发腿坏了,就用几块砖头垫着,一用就是好几年。

这些善款的背后,是具体的牺牲。女儿高考那年,看中了一台四百块的复读机,犹豫再三还是没舍得买。而就在同一个月,席玮刚刚给一位患病的大学生,汇去了两万元的救命钱。

当他因为大额垫付,连续三个月只能吃食堂免费的汤泡饭时,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没有一句怨言。她看在眼里,默默拿出自己的压箱钱,对丈夫说,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病人,就从家里的存折取。这个秘密,是整个家庭在共同承担和守护。

除了账本,还有些物件无声地诉说着他的坚持。一件洗得发白的医生大褂上,别着一枚刻有“性命相托”的医学院蓝色徽章。一张来自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的欠条,他至今没有去销账,只为留下一份“人活着就好”的念想。

是什么力量驱动他坚持了十四年?这要从2005年说起。席玮刚晋升为主治医生,遇到了一个来自农村的癌症患者。那位庄稼汉子在得知高昂的治疗费后,彻底崩溃了。席玮看到他一个人蹲在楼梯口,手里攥着回家的车票,啃着冰冷的馒头。

那个绝望的眼神刺痛了他。他第一次悄悄垫付了八千元药费,然后追到长途汽车站,把准备返乡的病人劝了回来,只说是医院联系的慈善机构提供了帮助。几个月后,病人康复出院,临走时塞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张纸条,席玮一直小心地压在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每当感到疲惫或困惑时,他都会看上一眼。来自患者最朴素的感谢,成了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最珍贵的力量。

后来,也有年轻同事不理解,问他难道不怕遇到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吗?席玮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只是笑着指了指医院大厅墙上悬挂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他的行为,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同情,是对自己职业身份最根本的承诺。

席玮的故事,在医患关系时常紧绷的今天,显得格外有分量。几年前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医生的遭遇,让无数人痛心,也让医患之间的信任变得更加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席玮长达十四年的秘密善举,像一股暖流,注入了冰冷的现实。

他选择用“慈善捐款”这个善意的谎言,不仅巧妙地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更是在一道无形的墙之间,主动搭建了一座信任的桥梁。当秘密被揭开后,面对同事们的敬佩和媒体的关注,席玮本人却显得局促不安,反复说着“只是做了点小事,不值一提”。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谦逊,让他的行为更加动人。他的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长达十四年不为人知的良知与坚守。

一个为保护隐私而设的匿名系统,最终却“曝光”了最深的善意,这本身就充满了暖意。席玮的故事,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医生都成为倾其所有的圣人。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