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已经被中俄在战略上“抛弃”,它不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而是清楚自己快撑不住了。 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升级后,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让德黑兰感到凉意。2024年到2025年,以色列多次打击伊朗核设施和代理势力,伊朗反击有限,仅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多数被拦截。外界本期待伊朗全力出击,但它选择克制,因为经济已到极限。制裁导致石油出口锐减,通胀高企,民众生活艰难,内部抗议增多。中国虽签署25年战略伙伴协议,提供廉价石油进口和技术援助,但未派军力介入,仅通过外交呼吁克制。俄罗斯忙于乌克兰战事,也只给出模糊承诺,交换伊朗武器技术,却不愿分心中东。两国评估风险后,决定让伊朗自理,避免卷入美以对抗。这让伊朗影响力下滑,什叶派盟友如胡塞和真主党开始犹豫,叙利亚局势恶化,伊朗支援减少。海湾国家趁机亲近以色列,签署合作协议,压缩伊朗空间。伊朗高层清楚,全力对抗会引发经济崩溃,政权不稳,只能被动防守。 伊朗经济在制裁下摇摇欲坠,内部挑战层层叠加。2024年,通胀率超40%,外汇储备耗尽,气候问题如干旱和沙尘暴加剧民生压力。制裁冻结海外资产,网络攻击干扰基础设施,反对派得到外部资助,示威频发。伊朗试图通过与中俄合作缓解,但效果有限。中国进口伊朗石油,帮助绕过制裁,但投资谨慎,专注自身利益。俄罗斯提供军事技术交换,却因北约压力不愿深涉。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寻求经济支持,但未获实质军援。2025年,以色列空袭后,美国加码封锁,伊朗核计划受重创,重建资源短缺。这些因素让伊朗从中东关键玩家转为孤立一方,老盟友心生疑虑,各自谋求新路。哈梅内伊继续领导,强调抵抗,但实际政策转向自保,优先稳固本土,避免冒险扩大冲突。 冲突持续中,伊朗面临地缘政治重塑。2024年末,叙利亚政权变动,伊朗失去重要支点,代理势力削弱。以色列趁势打击真主党和胡塞,伊朗回应克制,暴露实力差距。中国和俄罗斯公开谴责美以行动,但仅限于联合国草案和外交声明,未提供直接援助。伊朗外交部长会晤中俄官员,寻求支持,却只获经济承诺。海湾国家如沙特加强与以色列防御合作,伊朗在波斯湾航道受限。内部,腐败和管理问题放大经济危机,预算赤字扩大,社会分化加剧。哈梅内伊主持重建,分配有限资源给核和军事领域,但国际孤立让恢复艰难。这些转变显示,中东权力平衡向美以倾斜,伊朗需重新定位,却难找翻身机会。 后续发展中,伊朗试图平衡关系,但成效不佳。2025年上半年,冲突平息后,美国维持制裁,欧盟扩大禁售导弹部件,伊朗出口进一步受阻。中国继续购买石油,俄罗斯交换技术,但两国避免军事承诺,专注自身战略。伊朗加入BRICS,寻求多边支持,却未改变孤立局面。内部,反对势力活跃,经济压力引发更多示威,政权加强控制。哈梅内伊监督政策调整,推动与亚洲国家合作,但西方压力不减。中东格局中,土耳其和沙特影响力上升,伊朗退守防御。这些事件突出盟友关系的脆弱,伊朗清楚自身极限,只能死守现有圈子,等待变局。
伊朗已经被中俄在战略上“抛弃”,它不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而是清楚自己快撑不住了。
诸葛利剑
2025-08-22 15:2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