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北京大学的一群研究生来到辽宁大石桥进行田野考古实习,谁也没想到,这次

历史趣闻社 2025-08-22 00:22:41

1984年,北京大学的一群研究生来到辽宁大石桥进行田野考古实习,谁也没想到,这次简单的实习竟让一项极为重大的发现浮出水面。 吕遵谔这个人,1928年生在山东一个普通村子,那地方现在叫烟台福山区。他从小就对老物件感兴趣,1949年考上北大历史系,毕业后直接留校教书。1953年他开始接触考古实务,第一趟是去丁村遗址,那时候他跟着队伍学怎么挖土层,捡化石。之后他主持蓝田人遗址工作,那儿出土的头骨让他钻研古人类特征。他还领队调查大窑文化,跑遍山沟沟,记录石器类型。1984年他当上教授,两年后带博士生。他教学生不光讲理论,还让他们动手打石头做工具,强调实践出真知。他指导20多个研究生,参与好几个遗址调查,比如鸽子洞和沂源猿人点。他写了不少书,讲旧石器时代和人类演化,学术圈里挺有影响。他一直干到晚年,2015年8月20日去世,87岁。 吕遵谔专注旧石器考古,强调实验方法。他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古人生活,敲石头出火花,体会远古手艺。他参与的丁村挖掘,找到早期人类痕迹,推动了华北古人类研究。蓝田项目中,他测量头骨数据,比较不同时代特征。大窑文化调查让他积累东北资料,为后来金牛山打基础。他在北大教古人类学,课程结合实地案例,学生反馈说他讲得实打实,不空谈。他还去过沂源,挖猿人化石,分析牙齿结构。整个职业生涯,他主持多项发掘,发表论文多篇,影响后辈研究方向。 1984年9月,吕遵谔带研究生去辽宁大石桥永安乡西田村的金牛山。那山不高,才70米,海拔周长1200米,灰岩体,裂隙多,早年有动物骨头记录,适合实习。他们选A点洞穴,划探方宽2米长3米。学生一层一层刮土,到第七层底出碎骨石片。9月26日,挖到膝盖骨、手骨、足骨,全是一个人的。几天后头骨脊椎出土,吕遵谔确认人类遗骸,扩大范围记录拍照。他们还挖出石制品,刮削器尖状器,用脉石英打的,加上烧骨灰烬,证明用火。根据髋骨,判断成年女性,距今20多万年。这发现超出预期,实习变重大事件。 发掘过程严谨,他们轮班洒水防土裂。用刀切土,竹签挑泥,包裹骨头防碎。头骨眉脊突出,骨架完整,提供演化线索。遗址出土动物骨,表明古环境。吕遵谔指导测量,初步定时代中更新世晚期。这填补东亚空白,支持本土进化说。考古界命名金牛山人,列入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金牛山化石回实验室分析,时代定28万年,体质粗壮,头骨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出土52种动物化石,如犀牛鹿,重建古生态。吕遵谔组团队讨论数据,发表报告。这发现推动东北旧石器研究,金牛山成全国保护单位。影响深远,入选1984年全球科技榜,支持连续进化观点。

0 阅读:62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