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为何意见不同? 在诸葛亮看来,拿下荆州就等于握着争霸天下的门票,简直是完美的“用武之国”。 他连行动计划都想好了:先稳住当地大族,像当年在徐州那样慢慢接手,再以这里为跳板夺取益州,最后从荆、益两路北伐中原。 可谁能想到,仅仅四年后,当庞统在公安城和刘备喝着闷酒聊起同一个荆州时,说的却是完全相反的话。 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摇头叹气:“这地方现在就是个烂摊子,东边被孙权盯着,北边被曹操压着,咱们在这儿耗着能有啥出息?”这话要是传到隆中的诸葛亮耳朵里,怕是要惊得羽扇都掉地上了。 其实不是诸葛亮看走了眼,而是这四年里荆州已经被战火彻底重塑。 曹操大军南下时,不仅铁骑踏平了农田,更狠的是把荆州的“脑子”给挖走了——蒯家、蔡家这些世代居住的大族,连带着避难来的北方名士,全被曹操打包迁往许都。 赤壁大战后,完整的荆州被三家撕成碎片:曹操攥着北边的襄阳,孙权占了东边的江夏,刘备只拿到南部长沙、零陵这些偏远郡县。 曾经富庶的江汉平原成了战场,商路断了,粮仓空了,连人口都跟着刘备南逃时带走了十多万。 庞统亲眼看见战后荆州的惨状:城池残破,田野荒芜,连找个像样的文官都得费半天劲。 他说的“荆州荒残,人物殚尽”八个字,字字都是血泪。 地理优势也荡然无存。 诸葛亮当年夸赞的汉水天险?现在北岸插着曹军的旗子。 东边防备孙权的屏障?江夏港停的都是东吴的战船。 庞统指着地图苦笑:“咱们就像块夹心饼,曹操在襄阳啃一口,孙权在江夏咬一口,剩下点渣子还得分兵守着。” 更麻烦的是南方四郡,东汉时长沙郡有百万人口,现在连蛮族都敢来骚扰,哪还有余粮养军队? 乍看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其实扒开表面往里瞧,诸葛亮和庞统的战略底牌惊人地相似——他们都盯着益州这块肥肉呢!诸葛亮在《隆中对》早说过“跨有荆益”才是完整战略;庞统劝刘备别在荆州死磕,转头就说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催着刘备赶紧西进。 分歧在于怎么处置荆州:诸葛亮想当命根子捂着,庞统却想当诱饵抛出去。 他私下跟刘备算过账:“咱们现在实力弱,守着荆州要防两边,不如集中力量吃下益州。 至于荆州这块骨头,让曹操和孙权抢去,他们咬起来咱们还能捡便宜。”性格差异让两人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诸葛亮重名分,连取益州都想着“得民心者得天下”那套;庞统却是实用主义者,拍着桌子说:“春秋五霸哪个不是靠权变起家的?先拿下地盘再施仁政不行吗?”后来刘备带兵入川,身边跟着的是庞统而非诸葛亮,说明在刀尖舔血的战场上,刘备更信庞统那套。 历史给这场争论做了残酷裁判。 刘备选了诸葛亮路线,结果荆州真成了蜀汉的流血伤口。 关羽北伐时,孙权果然从背后捅刀,不仅丢了荆州,连关羽的头颅都成了孙权酒宴上的摆设。 诸葛亮在成都听到消息时,毛笔掉在《隆中对》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那行字上,墨迹晕开像滴眼泪。 更讽刺的是,当刘备赌气要为关羽报仇时,庞统早已在落凤坡中箭身亡。 夷陵火烧连营的惨败后,诸葛亮会不会在深夜里突然想起四年前公安城那场酒?要是早听庞统收缩防线,或许蜀汉不至于困死益州盆地。 回头再看这场争论,倒觉得两人都对。 诸葛亮描绘的是理想版荆州,庞统诊断的是现实版荆州。 就像你问建筑师和装修工同一栋破房子怎么办,建筑师想着怎么恢复它昔日荣光,装修工却掂量着修补要花多少冤枉钱。 可惜历史没给诸葛亮修补荆州的时间,也没给庞统施展益州抱负的机会。 当蜀军最终困在秦岭栈道运粮时,诸葛亮北望的眼中,或许映着十年前隆中草庐里那个指着荆州意气风发的自己——那时汉水汤汤,稻浪千重,整个天下的棋局仿佛尽在指掌之间。
一句话世家大族看不起董卓,容不下外人
【7评论】【1点赞】
占戈示申
诸葛亮想的是统一,庞统想的的保全自己势力。弃荆州好守不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