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名南朝鲜女子给两名美军做完服务后,当着老公的面热情地送大兵们离开。而站在一旁的丈夫双手插兜,满脸愁容,只能低头假装看不见来安慰自己,因为一家人全靠妻子来赚取生活费。 韩国战争打完后,南韩经济一塌糊涂,到处是废墟,工厂炸没了,田地成焦土,很多人家没了饭碗。1950年代初,失业率高得吓人,男人要么战死,要么伤残找不着活干,一家老小常常饿肚子。那时候,美军驻扎南韩,基地周边迅速冒出营镇,这些地方成了畸形经济体,靠着士兵消费维持。妇女们没啥选择,只能靠身体换钱养家,这不是新鲜事,从1945年美军一来就开始了,但战争后规模更大。政府表面上喊着禁娼,实际暗地里管着这些事,给妇女发从业许可,还安排医生定期检查身体,主要是防性病传给士兵。那些营镇妇女叫“yanggongju”,听起来像公主,实际是贬称,意思是伺候洋人的贱货,社会上看不起她们,但经济压力下,没人敢说不干。 美军带来美元和物资,换成米粮香皂啥的,能让一家人勉强过日子。1952年,汉城一升米贵得要命,一个女人一天服务能换够两升米,够五口之家吃一天,可见穷到啥程度。丈夫们大多在家闲着,腿伤或没技能,只能靠老婆出去挣,很多人一辈子抬不起头,不是怪老婆,而是恨自己没本事。营镇周边酒吧舞厅杂货铺,全指着士兵光顾活下去,美军扔点小费,就能让当地人感恩戴德,但这感恩里掺着屈辱。政府为什么不管?因为美军援助是南韩命根子,占GNP的25%,娼妓产业间接贡献不少,成了换援助的筹码。妇女们涂廉价胭脂,在街边招手,士兵们用巧克力或旧军装换服务,这套生存法则缠着南韩几十年。那些女人多来自农村,战争毁了家,丈夫受伤后,她们先试着洗衣缝补赚点小钱,但不够填饱肚子,只能一步步走上这条路。 社会上,yanggongju被当成耻辱,家人有时抛弃她们,邻居指指点点,但饥饿比耻辱更狠。美军基地广播天天喊自由民主,可铁丝网外的人知道,自由就是选哪种方式不饿死。1950年代,营镇妇女超过10万,许多人感染疾病,政府诊所检查后发健康卡,士兵们进屋前还得看卡片。丈夫们在家等老婆带回罐头米粮,吃着这些东西,却一口咽不下,因为知道来源。战争遗留不只弹痕,还有这种钻进骨子里的痛,让几代人记着,国家没自主力,个人尊严贱如泥。经济恢复慢,工厂重建得等几年,男人失业长期化,妇女成了家庭顶梁柱,但代价是身体健康和社会地位。许多丈夫试着捡废铁卖,或去城里找零工,但腿伤走不动,常常空手回家,只能低头接受现实。营镇生活循环往复,早起化妆出门,晚上带回东西,孩子吃得香,大人心里苦。 政府政策双面,嘴上维护风化,实际发许可,帮美军管性病,这套体系从1953年停战后就固定下来。妇女们中,不少战后被扫出门,病死无人管,丈夫们带着孩子过日子,一辈子背着包袱。美军士兵视这为娱乐,离开时扔钱走人,不想后果。南韩社会对这段事保持沉默,媒体少提,历史书避开,但真相是,战争后贫困逼出这种畸形生存。1952年那时候,基地周边棚屋成片,妇女们交换眼神,继续干活,丈夫们在角落站着,避免靠近。经济数据看,1950年代南韩GNP低迷,援助依赖美军,营镇贡献不可小觑,但牺牲的是妇女身心。长期看,这些女人老了后,很多人孤独终老,社会福利少,疾病缠身。丈夫们也一样,内疚伴随一生,无法直视过去。整个民族创伤深,尊严换生存的记忆,影响几代人。
1952年,一名南朝鲜女子给两名美军做完服务后,当着老公的面热情地送大兵们离开。
诸葛利剑
2025-08-20 15:2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