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不会再当冤大头!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上演着荒诞的一幕。三公里长的车队死死堵在路

夜色温柔织 2025-08-20 12:25:28

中国决不会再当冤大头!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上演着荒诞的一幕。三公里长的车队死死堵在路上,司机们焦躁地等待着早已干涸的加油站,而黑市上,一升汽油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骇人的4美元。 而让尼日尔陷入这次油荒的不是别人,正是尼日尔军政府自己!他们为了抢走中资企业在当地的石油产业投资,直接强行没收了中石油资产,还驱赶中国员工,才导致这个原本刚刚实现“石油自由”的国家陷入了“油荒”。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以“中国高管月薪8000美元,剥削本地工人”为由,勒令三名中石油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要知道,跨国企业派到海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薪资水平本来就和当地普通员工不一样。 更何况中石油在尼日尔做的是石油产业,这行当技术密集,高管要管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营,8000美元的月薪在国际上根本不算高,哪来的“剥削”一说? 更离谱的是,尼日尔军政府一边赶人,一边顺手查封了中资酒店,还张口就要1.3亿美元的“特别税”。他们甚至直接冻结了中方的银行账户,连一年前刚从中石油借来的4亿美元救急贷款都打算赖掉不还。这哪是什么商业纠纷?明摆着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的经济抢劫。 说起来,中石油和尼日尔的合作,本来是国际援助里的正面典型。2003年那会儿,尼日尔自然条件差,投资风险又高,西方那些石油公司一个个都脚底抹油撤了。就在这时候,中石油带着技术、资金和诚意踏进了这片土地,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中石油在尼日尔砸了超过50亿美元。他们建成了阿加德姆油田,修了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还配套建了炼油厂。就因为这些投入,尼日尔才从一个得靠进口石油过日子的国家,变成了能往外出口石油的国家。现在石油产业贡献了尼日尔GDP的10%以上,说中石油撑起了他们经济的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除了搞石油生产,中石油还自掏腰包在当地打井、建诊所、修学校,周边10万居民的生活都因此改善了不少。可以说,没有中石油,尼日尔的石油工业根本起不来,经济更谈不上什么腾飞。可尼日尔军政府倒好,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帮扶,转过头就翻脸不认人,活生生演了一出“卸磨杀驴”的丑剧。 尼日尔军政府大概觉得,赶走几个中国高管,冻结几个账户,就能从中国这儿讹到更多好处。他们怕是没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也没想想中石油在当地的作用。中石油在尼日尔的油田和炼油厂,都是需要专业团队运营的。高管被赶走,技术和管理衔接不上,这些设施的运转立马就出了问题。 炼油厂一停工,尼日尔国内的汽油供应跟着断了链。加油站没油可加,车队堵在路上,黑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普通老百姓加油难,做生意的货车跑不了运输,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跟着卡了壳。这还只是刚开始,石油出口一旦受影响,尼日尔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得暴跌,到时候连公务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钱都可能发不出来。 军政府可能没算过这笔账:他们赖掉的4亿美元贷款,看似占了便宜,却把自己的信誉彻底砸了。以后哪个国家还敢借钱给他们?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最看重的就是合作方的诚信。现在尼日尔军政府这么一闹,其他中资企业就算本来有合作意向,也得先打个问号。 西方企业更不用说了,他们当年就是因为风险高才撤的。现在看到尼日尔这么对待最大的投资者,只会躲得更远。没有新的投资进来,现有的设施又运转不畅,尼日尔的石油产业迟早得垮掉。到时候别说GDP增长了,能不能保住现有的经济盘子都难。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更是长久的诚信。中石油带着诚意来帮尼日尔搞发展,二十多年的投入换来了当地经济的起色,这本来是好事。可尼日尔军政府为了眼前这点小利,把长期合作的根基都挖断了。 现在加油站堵着,油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些都是军政府“昏招”的直接后果。他们以为抢了眼前的利益就能占便宜,却没看到自己正在把整个国家推向更深的困境。这种短视的做法,最终坑的还是尼日尔自己的老百姓,断的还是自己国家的发展路。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没了诚信,再想找真心帮忙的伙伴可就难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夜色温柔织

夜色温柔织

夜色温柔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