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这位曾被称作“欧洲女王”的政治人物,半个月内接连遭遇三重打击,不仅让欧盟陷入战略困局,更让她的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欧盟在对外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尤其是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无理制裁,直接引发中方的强势反制。 第一重打击来自中方精准有力的反制。8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欧盟两家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任何交易与合作。 这一措施直指欧盟7月18日对两家中国金融机构的非法制裁——欧盟以“协助俄罗斯规避贸易限制”为由,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将中企列入黑名单。 这种单边霸凌行为不仅违背国际法,更暴露了欧盟外交的双标:冯德莱恩7月访华时还恳请中国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转头就配合美国对华捅刀。 中方的反击并非单纯报复,而是传递明确信号: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必将付出代价,欧盟的“对华脱钩”幻想根本不切实际——德国汽车业81%的永磁体依赖中国,若断供半年,欧洲工厂就得全面停摆。 第二重打击是美欧贸易协议的“毒药条款”。冯德莱恩7月底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看似争取到“关税从30%降至15%”的让步,实则埋下三重陷阱:一是税率仍比英国高出5个百分点,所谓“盟友待遇”形同虚设; 二是钢铁、铝产品维持50%高关税,欧盟核心工业继续被卡脖子;三是欧盟被迫承诺对美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采购7500亿美元能源及军火,这相当于把欧洲资本和技术拱手送给美国。 德国工业联合会算了一笔账:仅15%的关税就会让德国GDP缩水65亿欧元,更别提能源高价采购将推升全欧通胀。 协议签署后,26个欧盟成员国集体反弹,匈牙利外长痛批“出卖欧洲利益”,175名议员联名要求罢免冯德莱恩。 第三重打击是欧盟被踢出全球战略棋局。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密谈乌克兰问题,作为冲突直接相关方的欧盟竟被排除在外。 这场会晤涉及乌东领土归属,结果将直接影响欧洲安全格局,但冯德莱恩既无力争取参与资格,也不敢公开抗议,暴露了欧盟对美国的安全依附已到丧失话语权的地步。 更讽刺的是,当欧盟因制裁中国金融机构遭反制时,美国却悄然暂停对华关税战,留欧盟独自承受连锁反应——立陶宛背景的银行股价单日暴跌5%,跨境金融链断裂风险蔓延。 三重困局的根源在于欧盟战略自主的崩塌。冯德莱恩试图通过“对美妥协+对华强硬”来维系跨大西洋关系,但现实给了沉重教训:美国视欧盟为提款机而非平等伙伴,而中国则用反制证明“随美反华”成本高昂。 她的政策矛盾早已引发内部分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时签署三年合作计划,公开反对“脱钩断链”;德国车企集体警告“对华脱钩将损失200亿欧元年营收”; 欧盟26国更否决了她推动的“对华投资审查计划”,仅立陶宛一国支持。当“欧洲女王”的光环被现实击碎,冯德莱恩的政治筹码所剩无几:德国社民党宣布不再支持其连任,法国马克龙转而呼吁“欧洲需要信任而非投机”。 冯德莱恩若想挽救政治生命,当务之急是抛弃对美幻想,倾听欧洲企业呼声,在稀土、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与中国重建互信。 毕竟,当美国商务部长轻蔑评价美欧协议“其实也不重要”时,中方的稀土绿色通道和机电进口订单才是实实在在的共赢选项。 国际舞台从不相信投名状,只承认实力与清醒。 参考资料:总台记者观察丨美欧新贸易协议达成背后 欧盟的步步退让 2025-07-28 11:06·北青网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这位曾被称作“欧洲女王”的政治人物
观今言史啊
2025-08-20 10:22:21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