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怡离婚后,要了女儿的抚养权。
表面上看,这是母爱。
但看看她离婚后的日子,这操作让人看不懂。
她搬出了董家的大别墅,住进一个80平的小公寓。
房子小得可怜,客厅挤着沙发和餐桌,厨房干净得像样板间——因为根本不开火。
她不会做饭,一日三餐全靠外卖解决。
冰箱里除了矿泉水、面膜和半盒螺蛳粉,空空荡荡。连燃气灶都欠费停用了,她也懒得去缴。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争孩子抚养权?
女儿大福大部分时间根本不在她身边。
孩子扔给外公外婆带着,活脱脱成了“留守儿童”。
孙怡自己在外头租房子单过,宁愿睡懒觉打游戏刷短视频,也不把孩子接身边照顾。
偶尔女儿来小公寓“做客”,她才匆匆忙忙在地板上铺好卡通塑料垫。
嘴上说孩子是最宝贵的财富,行动上却把孩子推给老人。
这母爱,未免太省心。
反观董家那边,条件天差地别。
董子健母亲王京花,是娱乐圈的金牌经纪人,家里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
董子健自己在北京有住处,女儿若跟着他,爷爷奶奶能天天见着孩子,陪伴时间多得多。
明眼人都看得出,孩子留在董家,物质条件和亲情陪伴都比跟着孙怡强。
孙怡非要争这个抚养权,图的到底是什么?
扒开婚姻的里子,真相赤裸得扎人。
当年24岁的孙怡嫁入董家,婆婆王京花压根没正眼瞧过她。
婚礼?没办。
资源?不给。
孙怡产后刚恢复,就得带着吸奶器进组拍戏,资源还一路下滑。
更绝的是,离婚时董家财产早被转移进家族信托,孙怡只分到213块共同财产,几乎等于净身出户。
在这场婚姻里,她始终像个外人。
争孩子,是她唯一能抓住的绳索。
没了孩子,她和董家真就一刀两断。
王京花和董子健还会搭理她吗?
抚养费还能顺利到手吗?
这些都是现实问题。
有个孩子在中间牵着,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抚养权,这条人脉就不会彻底断掉。
孙怡妈妈在节目里一句话捅破了窗户纸:“女儿在那段婚姻里没有主动权,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这话听着心酸,却也点醒了所有人:争孩子是孙怡在毫无筹码的婚姻里,唯一能抢到的主动权。
爱情没了,财产飞了,总得攥住点什么,哪怕是法律文书上的“抚养权”三个字。
网友骂她“当妈的不会做饭不配养孩子”,骂得难听,却没说错。
真爱孩子的母亲,忍心天天给孩子喂外卖?
孙怡在节目里切番茄都能切到手指,学做三道家常菜还得老师把半成品打包让她“回家复习”。
她自己都承认,除了拍戏,没特长。
美貌在娱乐圈也不算顶尖,事业半红不黑。
争到孩子却撒手不管,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于纯粹的爱。
离婚才三年,孙怡已经放话想谈恋爱,定制“远离男人”手机壳更像是此地无银。
心思真全在孩子身上?
恐怕未必。
抚养权对她而言,更像一张底牌——维系与豪门的脆弱纽带,确保自己不至于彻底出局。
豪门梦碎后,抚养权成了孙怡手中仅存的筹码。
当母亲的身份沦为一种生存策略,这份爱早已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