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找工作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一气之下,跑去应聘月薪4

如梦菲记 2025-08-19 10:19:12

2009年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找工作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一气之下,跑去应聘月薪4000元的老师,校长看完他的简历,意味深长地说道:“小伙子,以我们学校的条件,我怕留不住你这条大鱼呀!你可要考虑清楚,” 校长以为他打了退堂鼓,结果他提出一个奇葩要求,让校长哭笑不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清华大学的一名硕士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接连碰壁,他的名字叫李永乐,学历背景几乎是所有人眼中的“金字招牌”,北大物理本科,清华电子工程硕士,听起来足以横扫各大名企的面试。   可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他去花旗银行、索尼公司和雷曼兄弟参加面试,起初面试官都眼睛一亮,简历上的光环太耀眼。   但当对方问起能否接受加班,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不喜欢无意义的加班,希望把时间留给真正的学习和生活,几句话下来,面试官的笑容迅速收起,面试也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面试官随口问他买彩票会怎么选号,他认认真真地说挑自己喜欢的数字,对方觉得他不懂“揣摩上意”,缺乏所谓职场圆滑,这份机会也当场落空。   眼看同学们纷纷进入名企、收入不菲,他却一次次空手而归,那段时间,他被认为是“不懂变通的书呆子”,一个学历再高也在职场里走不动的人。   在一次次受挫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校园,当时人大附中正在招老师,他拿着简历去面试,校长翻开简历一看,北大清华的学历映入眼帘,不禁有些犹豫。   学校每月四千块的工资,条件远不如外企丰厚,他担心留不住这样一条“大鱼”,于是提醒对方要考虑清楚。   面对这种情况,李永乐没有提什么薪资福利,反而说自己唯一的想法就是能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和物理故事。   校长听后哭笑不得,原本以为他会要求加工资或者提出职称安排,结果竟然只是这么个朴素的小要求。   就这样,李永乐走上了讲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位穿格子衬衫、戴旧眼镜的年轻老师并没有多少期待,觉得他可能就是个普通教书匠,但没过多久,大家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   他讲相对论时,能把公式变成推理故事,像在破一桩悬案;解释流体力学时,拿马桶冲水来做比喻,让人一听就懂;布置作业的时候,他会在本子上画火箭和外星人,把物理概念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冒险。   学生们的兴趣被彻底点燃,课间追着问他下次是不是要讲黑洞,教室里逐渐有了一种追星般的气氛。   随着时间推移,李永乐的教学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他带的学生里,考上清华北大的不计其数,国际奥赛奖牌也接连拿下,十多年如一日,他把枯燥的物理课讲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课堂。   2017年,他又做了一件新鲜事,他随手录了一个关于“闰年怎么算”的短视频,原本是打算给学生考前复习用,结果一上传网络,点击量瞬间飙升,播放量达到数千万。   网友们觉得他的讲解就像在听一段相声,既通俗又有趣,趁着热度,他又把世界杯足球、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场景搬进课堂视频。   用C罗的“电梯球”来讲解力学,用电影中的洛希极限做图解算例,新冠疫情爆发时,他还连夜录制了关于疫苗原理的讲解。   视频的传播让他迅速火遍全网,粉丝数量突破两千万,甚至有来自山区的老师发来邮件,说孩子们围着一部旧手机看他的课程,眼神都亮得像灯泡一样。   外界有人传言他靠视频年入百万,但他自己说,设备成本就花掉了工资的大半,他做这些根本不是为了赚钱。   随着影响力扩大,他开始思考能不能把优质教育资源带给更多孩子,他提交提案,希望为山区建立双师课堂,又亲自带领团队去西部,把系统课程录制下来带进土坯房教室。   看着裂开的黑板和摇摇欲坠的桌椅,他忍不住红了眼眶,他说,希望能建出属于中国的“可汗学院”,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听到名师的课。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工作多年,他也曾遭遇抑郁症的困扰,但每次走出诊室,他依旧拿着牛顿的小玩偶走进课堂,带着学生探讨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他的坚持让无数人感受到一种力量,那就是知识本身的快乐和意义,如今他站在讲台上已经十多年,教室后排常常坐着慕名而来的大学生,手机屏幕另一端也有两千万人在等待更新。   当年校长担心他会因为工资太低而离开,却没想到他会把讲故事当作毕生的追求,墙上挂着孩子们寄来的画,格子衬衫的老师旁边写着四个字:“知识真带劲”,这也许就是他对那个奇葩要求最好的回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新京报——科普视频创作者李永乐:互联网放大了科普 也让我收获了快乐

0 阅读:151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