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叶剑英准备南下主政广东,临行前毛主席特意把他叫到身边,嘱咐了:“到了广东,务必找到莫雄。不管他过去有啥经历,哪怕有人说他犯过啥错,都得给安排个合适的工作。” 这话让叶剑英心里打了个转,莫雄?这名字听着耳熟,可一个国民党出身的人,怎么能让毛主席这么上心? 说起来,莫雄这人确实不一般。他是老同盟会员,早年间跟着孙中山闹革命,论资历在国民党里不算浅。可他骨子里最恨的就是独裁,看到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 1934年那阵子,蒋介石在庐山搞了个“铁桶计划”,想把中央苏区团团围住,150万军队加上飞机大炮,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眼看就要把红军困死在里面。 那会儿莫雄正好在国民党里当赣北第四区的专员,手里握着全套作战计划。 换作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是邀功的好机会,可莫雄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偷偷把计划给了地下党员项与年。 他知道这事儿一旦暴露,不光自己性命难保,全家都得遭殃。可他就认一个理:不能让红军被反动派剿灭。 项与年拿到计划时,整个人都攥紧了拳头,为了把情报送出去,他硬生生砸掉自己两颗门牙,扮成讨饭的乞丐,忍着疼徒步穿越封锁线,最后把情报送到了瑞金。 就因为这提前17天的预警,红军才赶在“铁桶”合拢前开始长征,避免了灭顶之灾。后来有人说,这一份情报,至少救了几万红军的命。 莫雄的胆子,在那会儿可不是一般的大。1936年红军路过贵州毕节,他正好在当地当专员,明着是国民党的官,暗地里却把保安队调开,给贺龙、萧克的部队腾出休整的空间。 红军在毕节住了半个月,补充了粮食弹药,临走时还带走了不少愿意参军的青年。这事儿传到蒋介石耳朵里,气得拍了桌子,直接把莫雄扔进南京监狱,差点就枪毙了。 好在他早年在国民党里人脉广,经人保释才捡回一条命,可“通共”的帽子,算是牢牢扣在了头上。 其实早在这之前,莫雄就跟共产党结下了缘分。1930年他在上海认识了周总理、李克农,一见面就说:“我看着你们干的事,才是真的为老百姓。我想加入共产党。” 可周总理劝他:“你留在国民党里,能做的事比在党内还多。”他听进去了,从此成了共产党安插在敌人心脏里的“隐形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南雄当县长,一听说监狱里关着几百个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二话不说全给放了;后来在北江带兵,干脆让地下党员在部队里建支部,明里暗里给东江纵队送枪送粮,把自己的部队变成了共产党的“后勤库”。 有人说莫雄“两边下注”,可他自己从来不这么想。他常跟身边人说:“我不管啥党派,谁真心抗日、谁为老百姓做事,我就帮谁。” 就因为这份“认理不认党”的脾气,他在国民党里被排挤,好几次差点被特务暗杀;可在共产党这边,从周总理、李克农到普通战士,都把他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因为“通共”罪名被国民党开除,只好躲到香港,日子过得紧巴巴,可就算这样,他也没跟共产党断了联系。 所以毛主席惦记着他,不是没有道理。这位老人一辈子没穿过红军的军装,却用自己的方式护着共产党;顶着国民党的头衔,却做着比不少党员还勇敢的事。 叶剑英到了广东后,没多久就找到了在香港隐居的莫雄,亲自登门请他回广州。见面时莫雄还有点忐忑,怕自己国民党的身份惹人非议,叶剑英笑着说:“毛主席都惦记着你呢,说你是有功之臣。” 后来莫雄在北江负责治安,那些曾经被他救助过的游击队员,如今成了他的同事,一起肃清匪患,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莫雄的故事,其实藏着中国革命里最动人的一面。那时候党派之争激烈,可总有人能跳出阵营的框框,只认“家国大义”四个字。 他不是共产党员,却比谁都清楚共产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他在国民党里待了大半辈子,却始终没丢了革命者的初心。 毛主席让叶剑英安排他工作,看重的不光是当年那份情报的功劳,更是这份超越党派的赤诚。就像有人评价的:“莫雄这样的人,不管穿啥衣服,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 后来有人问莫雄,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是啥。他没说跟着孙中山闹革命,也没说救过红军,只说:“我没做过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百姓的事。” 这话听着简单,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比任何头衔都金贵。 资料:莫雄:党外志士助革命,隐秘壮举救红军·金羊网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