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条新闻,鼻子一下就酸了。河南南阳有个叫徐欣怡的姑娘,高考考了690分,考上了北大临床医学专业。你知道她爸是干啥的不?在工地上每天装2万斤大沙,就为了供她读书。 南阳的日头刚爬过脚手架时,徐欣怡的父亲已经扛完了第三车沙。 帆布袋子压在肩头,200斤的分量让他每走一步都要顿一下,沙粒从袋口漏出来,落在晒得滚烫的水泥地上,烫得能听见细微的滋滋声。 他抬手抹了把脸,混着灰的汗水流进眼里,涩得他眯起眼,却舍不得停下——每吨15块,多扛一袋,女儿下个月的生活费就多一分指望。 徐欣怡的书包洗得褪了色,边角磨出了毛边。 她总在晚自习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是磨蹭,是想借着走廊的灯再多做一套题。 铅笔芯用得只剩小半截,她就找段吸管套在外面接着写,草稿纸正反两面写满了,再用红笔在缝隙里填公式。 有回下雨,她没带伞,抱着作业本在屋檐下等了半小时,看着同学家长开车来接,她悄悄把湿透的裤脚往上卷了卷——那是姐姐穿过的校服裤,改了三次腰才合身。 发通知书那天徐欣怡正在帮妈妈给小吃车的铁板刷油,快递员喊她名字,她手一抖,油刷掉在地上。 拆开袋子时,她手指都在颤,“北京大学医学部”七个字刺得她眼睛发酸。 拨通父亲的电话时,他刚从沙堆上直起身,工服后背的盐渍像幅地图,听见消息的瞬间,这个平时连打针都不吭声的男人,突然蹲在沙堆旁,肩膀一抽一抽的,手机里只传来呼呼的风声和断断续续的“中啊……” 690分的成绩,不多不少,正好够上北大临床医学的线。 父亲把通知书揣在怀里回了家,找邻居借了塑封机,仔细封好,钉在堂屋墙上。 每天收工回来,他都要站在跟前看一会儿,烟袋锅在手里转来转去,嘴角抿不住地上扬。 有人路过瞧见,问他闺女考了啥学校,他就直着脖子喊:“北大!学看病的!” 选专业时,徐欣怡在志愿表前坐了半夜。 “5+3+3”的学制她算过,11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可一想到父亲阴雨天捂着腰哼哼的样子,她一笔一划填了“临床医学”。 北大一年6000块学费,1200块住宿费,父亲在工棚墙上画了道线,每扛够一吨沙就画道杠,说等画满了,就够闺女半年的开销。 有人在村里议论,说穷人家学啥医,实习没工资,读研还得倒贴钱。 徐欣怡听见了,没吭声,只是把父亲给的皱巴巴的零钱,一张张展平了塞进储蓄罐。 她知道父亲的账本:每天300块,除去家里嚼用,能攒下200,这些钱要撑过11年,要撑到她能穿上白大褂的那天。 这世上哪有轻巧的路,不过是有人把苦嚼碎了咽下去,给身后的人铺出一寸光亮。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漯河市教育局2025年08月13日关于《“不比吃不比穿,就要比学习!”,河南一女生690分考入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的报道
一大早刷到条新闻,让我鼻子一下就酸了。河南南阳,女生家境贫穷,靠爸爸一天运2万斤
【447评论】【190点赞】
用户10xxx66
勤工俭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