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20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说句实话吧,涡扇20只是美国九十年代的水平,可幸运的是,美国在原地等了中国30年。 在很多人眼里,涡扇 20 目前大致就是美国九十年代的技术。确实,这个发动机和美军 C-17 所用的动力水平相近。但单看 “落后三十年” 就小看这条路有多艰难。 航空发动机号称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颗心脏里藏着材料学的突破、精密制造的极限以及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中国团队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们是在完全空白的基础上从头起步。 当年,西方国家对航空发动机技术实施严密封锁。设计图纸看不到,核心材料买不到,甚至连关键工艺的只言片语都难以获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短暂松动过技术合作,可涉及核心的单晶叶片工艺,对方依旧守口如瓶。中国工程师只能从最基础的理论计算开始,在草稿纸上推演千万次气流轨迹,在实验室里测试上百种合金的耐高温性能。 涡轮叶片的研制堪称噩梦。它要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中高速旋转,承受相当于几十吨重物的离心力。国外早已用上单晶合金时,中国还在摸索铸造工艺的门道。 2005 年,某军工企业的车间里,工程师们为了控制叶片结晶方向,连续三个月守在真空炉旁,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曲线。 团队用了整整八年,才突破定向凝固技术。第一片合格叶片下线时,总工程师的手在颤抖 — 那上面凝结着 76 次失败的印记。 燃烧室的设计同样棘手。油气混合的均匀度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寿命。国外的经验数据是机密,中国工程师就自己搭建试验台。他们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每一次燃烧的火焰形态,一点点调整喷油嘴的角度和孔径。 2010 年冬天,试验台突然发生爆燃,三位工程师带着烧伤坚持记录下最后一组数据。光是优化一个喷油方案,就消耗了上万升燃油。 发动机里的轴承,看似小巧,却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涡扇 20 的主轴轴承要承受近百吨的径向载荷,转速高达每分钟数千转。国外的轴承钢纯度能控制在 99.99% 以上,中国当时的冶炼技术只能达到 99.5%。 2012 年,洛阳某轴承厂的技术员们为了降低钢材里的非金属夹杂物,硬是把炼钢炉的温度控制精度提高了 0.5 摄氏度,光是试验用的废钢就堆成了小山。整整五年,他们才做出能稳定工作三千小时的轴承,而这只是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一半。 还有密封件,在高温高压的缝隙里起作用,差一丝一毫就可能造成油气泄漏。国外用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能在 200 摄氏度下保持弹性,中国当时没有这种材料。 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团队尝试在基础材料里添加碳纤维,一次次调整配比。最后算出的磨损数据精确到微米级。就这样试了三年,才拿出合格的密封件。 控制系统是发动机的神经中枢。它要在毫秒级时间内响应飞行状态的变化。国外的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已经发展了三代,中国还停留在机械液压阶段。软件团队啃下几十万行代码,硬件团队突破芯片抗干扰技术。 这三十年里,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被美英巨头垄断的格局从未改变。美国普惠公司的 F119 发动机定型后,近二十年没有颠覆性升级;英国罗罗公司的遄达系列,核心设计也停留在上世纪末的框架里。他们在舒适区里徘徊时,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追赶。 涡扇 20 的意义,不止于一款发动机的诞生。它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中科院金属所研发的第三代单晶合金,性能逼近美国同类产品。 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精度达到 0.001 毫米级别;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传感器,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工作。这些突破,让中国在航空动力领域拥有了完整的自主体系。 现在,涡扇 20 虽然和美国最先进的型号还有差距,但它证明了中国有能力走完航空发动机的全流程研发。 当美国在原地徘徊的三十年里,中国已经悄然站到了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第二梯队。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涡扇”10B和“涡扇”10C/G虽然都是“涡扇”10系列的发动机,但是它们的服
【6评论】【1点赞】
火蓝刀锋
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晨晨和婷婷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高科技实力确实厉害!
四川印象 回复 08-18 22:20
滚
诚信是金 回复 08-18 22:53
有些高校提贡的人材!感谢都没有
贵客
我知道了,科学工作者你们付出的努力,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你们为了祖国强大付出千万辛苦日子,向你们致敬!
用户18xxx37
航发美国起步,中国追赶快!
顺风顺水 回复 08-18 06:13
航天美国虚张声势吹牛水平高,中国蒙头苦干科技领先多。
如水 回复 顺风顺水 08-18 16:26
你是航天人吧😄?
乐乐
中国航空的技术没有外溢,导致中国民用质量仍然原地踏步
行者无涯 回复 08-18 16:09
民用质量与价格相关
太公直钓 回复 08-18 21:00
满世界的made in china,你怎么看?质量差?
欣之辰
美国吹牛,样样参数造假,中国负责实现他美国吹牛皮的参数。
行者无涯 回复 08-18 16:11
推力没造假,是发动机自重造假了!也导致推重比虚标。
用户94xxx20
向战斗在高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们致敬,正是他们默默的艰苦努力,才使我们的军事及其它多领域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点赞][点赞][点赞]
风在动
西方的强盗逻辑:他们的产品全世界配套,中国产品只能一切自己,就是一个紧固件,一个润滑油都必须自研。除了中国没一个国家做得到
大名就叫张洪波
全世界都知道航发这块多么重要,我们的自主创新在强大的工业体系加持下追上并且赶超只不过是时间问题,预计再有十年我们中国航发这块将全面超越欧美😊
白浪滔天
其实不是美国想等中国30年,是这个类型的发动机已经基本到极限了,再往上就得往冲压发动机的方向了。
莫老大
所以,以后出后巴铁及周边国家即使是友好国家,核心技术一定要锁死,不可轻易示人,自个几十年的努力千万小心别让别人偷去
用户10xxx24
外型、结构可能三十年不变,但锻造的材料与加工技术应该比30年前有很大进步。
西石
是我们等了美国三千多年
左派
很多东西都是有极限的,航空发动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很难再突破了。
老城
美国没有停步 他只是封存了已经发展出来的技术 等到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战争需要时才拿出来
苏米 回复 08-18 16:27
拿不出来啦,人才断档了。
用户10xxx63
美国也看不见中国的图纸呀
中途岛海盗
这些数以万计,十万记的工程师才是国家的脊梁。撑起巨龙强大的身躯。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高晓松式的文人,拿一把折扇,鸡屁股一般的嘴一张一开就指点江山,真TM恶心。
欢乐谷
不能说西方原地踏步等我们,只能说目前的航空发动机工作模式已经将发动机的性能逼近极限,再提高的空间很小。我们和国外都在研发爆震发动机,那个东西更好。
力叔
不是美国人不前进,而是材料已经达到物理极限。除非材料学突破。
欢乐谷 回复 08-18 16:33
材料和工艺的突破很难,都是以几年十几年起步
世波
为祖国发展的专家们点赞,你们辛苦了,致敬!
木子
我咋觉得这是个间谍呢?哪个地方生产什么数据的,都知道还广告?
AZ 回复 08-18 17:37
你未必知道他说的这些数据是否真假
A1
给伟大的军工技术人员点赞
用户16xxx20
继续加油,前进
用户29xxx00
是呀,没有这些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哪来的什么领先,更谈不上什么追赶了!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致敬!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今天我们挺立的腰杆!
圆圈圈
万事开头难,只要入行了进步就会加快。
用户17xxx15
真当美国人是傻逼?不是美国人等你30年,是30年前美国人吹的指标,30年后你做到了,美国人大意了这30年没吹罢了,马斯克把F119底裤扒了后,估计要停吹一阵子[抠鼻]
夏日芒果
欧美民机的发动机三十五吨推力都二三十年了,中国的还在图纸上。自信是好事,但自满就过份了。
云雨
同志们辛苦了
破碎战袍
你侮辱了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好好学学发动机的原理,什么叫先进发动机
一个人的天空
不是欧美等了我们三十年,而是航发太难了,想有新的突破更难了
似水流年
狗屁美国会等你
北国风光
看似数据充分,但有错字,数据经不起推敲,还是ai作文大行其道。
用户10xxx84
你报这么多关键单位的名字干吗?是外泄提供坐标吧。
老丁
中国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美国人已经驻足很久才重新起步!也许很快领先的会变成中国!
gsgl02chen
F22的阀洞鸡是ppt数据打个热汽球还要一降再降高度够先进
好男人龙公子
自强不息!
另眼看世界
当一种技术成熟稳定后,要想继续发展,只能在制作工艺下功夫了,因为人类已经把这种技术发展到极致了,不是说美国等了我们几十年。
用户28xxx43
原地徘徊三十年等你,你好自恋哦!
用户10xxx90
好用即可
ILNBA
不错啦
木耳
科学技术,没有多少捷径,是靠数据一点一点的堆,道理很简单,过程却漫长。
用户10xxx72
有一说一,最讨厌做升学酒的。
珠海冉继红
小鞭放狗屁,还有东西感觉很香,超高音速火箭发动机和超高音速航空发动机,中国军工水平已经世界领先,现在是美国在偷中国发动机技术,人已经抓到了,美国发动机参数长期做假,当我们超过他们时,才发现他们一直在欺骗全世界,航空发动机,美国用铼合金,而中国重新开发的铌合金,比铼合金更耐高温,涡轮转速更高,大修周期更长,燃油效率也更高,美国现在都追不上,怎么可能30多年前还更强了?就是汽车发动机,现在也是中国发动机效率最高,汽油机46%,柴油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