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那个时候的日本,制造业是全球金字招牌,家电、汽车、半导体一度领先所有国家。 但这些年形势变了,很多工厂早就搬去海外了,本土留下的多是设计、高端研发和少量核心装配。 说到底真正的生产环节,尤其是一些基础零部件和原材料,日本都得进口,甚至有不少要从中国和东南亚买。 一旦世界局势有风吹草动,日本自己的产业链就像被掐了一道口,哪里都不牢靠。 市场上有一个很冷静的数据,日本本土每年用到的稀土材料,有九成都要靠海外输入,空心化趋势很难逆转。 日本的发电、供暖、交通极度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九成要从海外买。 而且这些能源,大部分是长距离海运过来的,一旦世界风浪大起来,日本连油电都难保证。 粮食同样没底气,日本地少人多,耕地有限,粮食自给率多年都在四成徘徊。 大家常吃的米饭、面包、牛奶和大豆、玉米都在进口榜前几,平时贸易正常还好,如果一下遇到对外封锁,自己产的东西最多只够养一半人。 食品安全、民生稳定,实际上也都栓在海外的船队上。 最让人有危机感的,其实还是日本的地理,这个国家人口一亿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城市,像东京、大阪、横滨,本身土地空间就小。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地理没有什么战略缓冲区,别的国家哪怕边境有点压力,国内还有大片腹地可以缓冲调整,日本基本就是一条防线顶到底。 大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集中,出了问题就是大面积瘫痪,没办法像大国一样东躲西藏。 有些过去的光环,其实也救不了现实的疲态,日本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龄化。 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就业压力山大,而且社会气氛非常保守稳定,年轻人愿意冒险拼搏、承担巨大压力的不多。 大家都在为自己小家打算,遇到外部危机,指望一呼百应、全民拼劲,几乎不可能。 真要遇上物资紧张和社会矛盾叠加的危机,内部的稳定就会出很大的问题。 总有人认为,日本再不济毕竟有美国盟友,当真有点麻烦,美国会全力帮忙。 能源和粮食这种每天都要消耗、量还特别大的东西,靠航母和飞机运,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美国再有实力,也不能无限度给日本送油送粮,现代战争从来都是比拼耐力和国力基本盘,靠外援不是长久之计。 只要供给一断,社会情绪和民生压力会上窜,内部矛盾会沿着每一个供应点快速爆发。 实际上,这些年日本不是没想自救,无论是重建本土制造业,还是扩大粮食储备、能源多元化,日本都在努力。 可市场和现实摆在面前,成本高企、基础资源天花板太低,要想逆转本国结构性短板,谈何容易。 这种困局就像一个天花板压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这几年,无论是工业力量、农业基数还是社会动员能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全国从高铁、航天、芯片,到机械、船舶、汽车制造,基本没有哪一个环节是断的。 上到高端设备,下到普通民用品,中国都能自产自足,哪怕一时拿不到进口原材料,凭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工业体系,也能想办法补上缺口。 能源方面,自产石油和煤炭基础扎实,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在规模上也都是全球领先,再加上粮食生产稳定,有战略储备护底。 只需看近几年的国家粮食产量就明白,哪怕整个外部世界动荡,中国人自己是能吃饱穿暖的。 再说地域优势,国土大、人口分布广,一旦遇到大的外部风险,还有纵深空间可以调整。 全国上下调动资源也比岛国社会方便很多倍。 对比一下就很清楚,如今的日本,别说像过去那样“撑十四年”,真遇到大风浪可能几个月民生基础就会亮红灯。 而中国这边,早就能自己把家底盘活。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
爱即永不变
2025-08-17 01:10:2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