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后,汪曾祺因为样板戏的事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挂了两年,写了十多万字的检讨。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16 19:05:27

拨乱反正后,汪曾祺因为样板戏的事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挂了两年,写了十多万字的检讨。他在检讨中说:“旗手解放了我,我是很感恩的。最初,只是觉得旗手说话有流氓气,张嘴就是老子。但这个人喜怒无常,随时可以翻脸,这一点我深有感受的。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对她既感恩戴德,又诚惶诚恐。” 汪曾祺记得一个场景,一直难以忘怀。那是在康平桥办事处,旗手来回溜达着,声色俱厉地说:“叫老子在这里试验,老子就在这里试验。不叫老子在这里试验,老子到别处试验!”当时汪曾祺和阎肃面面相觑,剧团书记满头大汗。回到招待所,还是满面通红,汗出不止。 回想1964 年,一场意义非凡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样板戏诞生的道路,为样板戏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来自全国各地的 29 个剧团,满怀热情地带着 35 个剧目齐聚京城,他们用精彩的表演,共同演绎了一场现代京剧的盛宴,共演出 244 场 。这些剧目题材广泛,涵盖了革命斗争、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京剧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 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上,众多优秀的现代京剧作品纷纷登台亮相,其中一些剧目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了后来样板戏的核心成员。京剧《红灯记》便是其中之一,其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 ,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为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与日寇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李玉和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坚贞不屈,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李奶奶则以其深沉的革命情怀,激励着李玉和和李铁梅勇往直前;李铁梅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继承父志,将密电码成功送上山,完成了革命的使命 。《红灯记》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 ,它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的故事。在养伤期间,他们面临着 “忠义救国军” 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的险恶环境。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剧中 “智斗” 一场戏堪称经典,阿庆嫂与刁德一、胡传魁三人之间的精彩对唱和心理博弈,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阿庆嫂的机智勇敢、刁德一的阴险狡诈、胡传魁的愚蠢贪婪,都在这场戏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 京剧《智取威虎山》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 “智取威虎山” 的一段故事改编 ,讲述了 1946 年冬,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的故事。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他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过人的智慧,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利用 “九爷” 的身份,以 “练兵” 为名,送出情报,最终配合追剿队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剧中杨子荣的唱段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 。 这些剧目在表演形式上,既保留了京剧的传统特色,如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京剧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易于观众接受。在音乐创作上,大胆创新,吸收了民间音乐、革命歌曲等元素,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如《红灯记》中李玉和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沙家浜》中郭建光的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 “甘洒热血写春秋” 等,这些唱段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样板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产物,在思想性、创作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当时的文艺创作、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独特作用。在思想性上,样板戏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它以革命历史为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刻诠释和弘扬了革命精神 。 以《红灯记》为例,剧中李玉和一家三代人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仰,深刻地体现了革命信仰的传承和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这种思想性的表达,使样板戏成为了宣传革命思想、教育人民群众的有力工具,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 。 样板戏在创作模式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题材选择上,它突破了传统京剧的局限,从 “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的宫廷戏、历史戏转向反映现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工农兵戏 ,使戏剧艺术更加贴近时代、贴近人民 。在艺术形式上,样板戏大胆创新,将京剧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了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 。

0 阅读:128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