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8月14日)写道:“北京对台实战练兵更趋常态化,扩展台海中线

天天纪闻 2025-08-16 16:17:48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8月14日)写道:“北京对台实战练兵更趋常态化,扩展台海中线以东治权。中国大陆上周连续两天出动共百余架次军机舰进入台湾周边海域,却未高调宣传。台湾军事学者指出,解放军这类较大规模的演训今年已常态化上升到每月四五次,目的是实战练兵;且结合无人机、公务船越过台海中线,寻求建立对台海的管辖事实。”   从公开信息来看,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活动确实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   比如今年3月18日,单日就派出54架次战机执行战备警巡,其中42架次直接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并配合多艘军舰形成立体包围态势。   到了4月9日,半天内更是出动58架次军机和9艘军舰在台海周边密集活动,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参与环台战巡,与歼-35隐身战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组成“三位一体”打击体系。   这种高频次、多兵种协同的演训模式,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期规划的战略布局。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曾指出,解放军近年来的行动已经从“周期性示警”转变为“全天候持续施压”。   今年8月7日,解放军单日出动57架次军机进入台海周边,其中38架次跨越所谓“海峡中线”,创近期新高。   这种常态化的实战练兵,一方面是为了检验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联合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岛内“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所谓“台海中线”本就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大陆从未承认过这一概念。   但长期以来,两岸在台海的军事互动形成了某种默契,直到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挑衅,这种平衡被彻底打破。   今年3月20日,解放军一架无人机绕行至花莲外海,距离台湾本岛仅44里,这是近年来解放军无人机首次如此接近台湾东部海岸线。   而在8月的这次行动中,解放军不仅出动大量军机军舰,还首次整合了无人机和公务船的协同行动,形成“海空警”立体巡航网络。   台湾前资深外事官员介文汲分析认为,解放军的这些动作实际上是在“百分百落实对台湾主权的宣示”。   从国际法角度看,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早已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主权国家”的地位。   解放军通过常态化的军事存在,正在逐步改变台海的现状,将所谓“中线”以东区域纳入实际管控范围。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的风险,又能有效压缩“台独”势力的活动空间。   除了规模上的扩大,解放军在台海的演训内容也在不断升级。   今年4月的“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东部战区陆军使用远程火箭炮对模拟的台湾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进行实弹打击,该设施承担着台湾40%的能源供应。   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演练,表明解放军已经具备在战时迅速瘫痪台湾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   而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台岛东部海域的活动,则是为了演练“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防止外部势力干预。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揭仲指出,解放军的演训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从早期的单一兵种展示,发展到如今的多军种联合封锁、精确打击、电子对抗等综合性演练。   例如在8月的行动中,解放军不仅派出歼-16、苏-30等主力战机,还首次投入无侦-7隐身无人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这种“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模式,标志着解放军的信息化作战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这种常态化的实战练兵正在深刻改变台海的军事平衡。台湾学者苏紫云坦言,解放军的行动已经让台军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每月四五次的大规模演训让台军有限的战备资源迅速消耗。   更关键的是,解放军通过持续的军事存在,正在逐步建立对台海的“事实管辖”。   例如在8月的行动中,解放军公务船首次跟随军舰越过所谓“中线”,在台湾东部海域执行常态化巡逻,这种“民事-军事”协同的执法模式,实际上是在为未来可能的行政管辖铺路。   从国际层面看,解放军的行动也在重塑外部势力的干预成本。美国印太司令部公开承认,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兵力部署已形成2000公里的打击范围,若美军航母贸然介入,胜算不到三成。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结果更显示,即便美国动员全部11艘航母,加上盟友力量,赢得台海冲突的概率也只有20%左右。   这种战略威慑效果正在显现,美国近期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明显趋于谨慎,国务卿布林肯多次强调“不支持台独”,与民进党当局的勾连也有所收敛。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在加强军事威慑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2025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同比增长13.3%,超过7000名台胞参加了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马英九首次以国民党前主席身份出席,岛内青年创业团队在大陆获得的融资额同比增长40%。   这种“军事压力+经济融合”的双轨策略,既彰显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也为台湾同胞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0 阅读:113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