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年深秋,南宋的状元张孝祥一次借宿尼姑庵,看上一妙龄女尼陈妙常,写诗求爱,

小博大史 2025-08-16 09:55:38

1154年深秋,南宋的状元张孝祥一次借宿尼姑庵,看上一妙龄女尼陈妙常,写诗求爱,反被女尼回敬嘲讽。后来,女尼为爱还俗,报告官府,审判的竟是张孝祥,结果出人意料。

这位状元郎万万没想到,不出半年,自己竟要端坐公堂,亲手裁决这位冷面尼姑的终身大事。

张孝祥这年二十三岁,殿试策论写得锋芒毕露,书法更是笔走龙蛇。

宋高宗朱笔一圈,硬是把内定给秦桧孙子秦埙的状元帽子,扣到了他头上。

没办法啊谁叫人家才华太好了,这不给他个状元天理难违啊。

至于秦桧孙子那草报一个,走后门的哪能跟他比。

之后汴梁城里炸开了锅,新科状元竟是个“三绝才子”文章绝、书法绝、胆气更绝。

当时的庆功宴还没散场,而秦桧的姻亲曹泳就凑上来,状元郎可愿娶小女?

这话一出满座宾客屏住呼吸。

但是张孝祥酒杯一搁,拱手就推,高攀不起。

于是转身还往宫里递折子替岳飞喊冤。

这举动把秦桧气得胡子直抖,不得不说他是真有刚儿。

刚混上状元扭头就去得罪秦桧,虽然话都是大实话,但好歹背着点人啊。

你一个状元人家一宰相玩你不跟玩小鸡子一样。

这不没过半月,一纸调令把状元郎踹到江西临江当七品县令,连匹马都没给配,只赏了头瘦毛驴。

当时深秋寒风飕飕地往脖领钻。

张孝祥赶到青石镇时天色擦黑,抬眼瞅见半山坡的女贞庵,黄泥墙上爬满枯藤。

于是想着进去借个宿,这荒山野岭黑灯瞎火的,总不能瞎跑吧。

此时老尼姑见他官袍皱巴巴沾着泥点子,叹口气无奈给腾了间柴房。

但是就在半夜他被琴声惊醒。

推开窗,月光泼得满地银白。

院里老槐树下坐着个素袍尼姑,十指在弦上翻飞,琴音像山涧水似的往外淌。

张孝祥看得痴了,脱口念出酸诗,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这分明是借神仙故事表露心意。

不得不说他是真的勇,人家是个尼姑,虽说是个素尼姑,但也是个尼姑,这样说真的不大好。

然而陈妙常指尖没停,眼皮都没抬,独坐黄昏谁是伴?

一炉烟,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软钉子扎得状元郎脸上发烫。

后来才知,这姑娘原是官家小姐,体弱多病才被送来修行。

庵里常有文人来听琴,她早见惯了这些借风雅说情话的把戏。

张孝祥蔫头耷脑到临江上任。

腊月里老友潘必正来访,酒桌上听他提起这桩糗事,眼睛直放光,连状元都碰钉子的妙人?我倒要见识!

于是开春就背着书箱住进女贞庵厢房。

潘必正比张孝祥活络,今天送把湘妃竹扇,明日讨教琴谱。

陈妙常依旧冷着脸,直到那日,潘生帮庵里晒经书,忽从《金刚经》册页飘出张词笺“黄昏独自展孤衾,未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墨迹新鲜得很。

潘必正攥着纸笺手心冒汗。

原来冰壳底下裹着团火!

他连夜敲开妙常禅房门,烛光里两人影子渐渐叠成一团。

夏日庵里蚊子嗡嗡叫,陈妙常却总捂着嘴往茅厕跑。

老尼姑发觉时,她小腹已微微隆起。

木鱼槌“哐当”砸在地上,佛门净地做出这等丑事!于是当即将她锁进柴房。

此时潘必正急得满嘴燎泡,一拍大腿冲进县衙。

这时候张孝祥正审着偷牛案,抬眼看见故友扑通跪倒,心里像打翻五味瓶。

罢来龙去脉,他蘸着朱砂批道,明日升堂,咬定指腹为婚!

公堂上陈妙常抖得像片落叶。

惊堂木拍得山响,她猛抬头,端坐明镜高悬匾下的,竟是月下吟诗的状元郎!

张孝祥一句“清净堂前不卷帘”的诘问,吓得她魂飞魄散。

可判决却出人意料,佛门清净,难锁凡心。

准尔还俗成婚!”笔锋一转,把律法拧成了月老绳。

青石镇百姓茶余饭后总爱咂摸这桩奇案。

潘必正搀着大肚子的陈妙常搬进临江城那日,有人瞧见张孝祥在城头远望。

后来他修寸金堤挡洪水,建万盈仓防饥荒,百姓给他立生祠时,总不忘在香炉旁供本《玉簪记》。

那戏文里判姻缘的县令,眉眼活脱脱是张大人模样。

陈妙常的还俗婚书至今收在江西府志里,泛黄的宣纸上朱批犹艳。

这道朱砂印戳穿的何止是庵墙?

它刺破了礼教铁幕,让南宋的月光照见“情”字大过天的人间真实。

而那位曾被她奚落的状元,用惊堂木敲开的不仅是佛门枷锁,更是对天下痴儿女的温柔体谅,庙堂之高不忘江湖之远,方为真风流。

张孝祥是个有文采胆子大而且充满正义的好官,可惜英年早逝。

0 阅读:65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