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终于来了! 伊朗方面正式宣布了! 2025年8月13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的专机降落在贝鲁特机场。面对镜头,他高调宣称"伊朗永远与黎巴嫩人民站在一起",随后与黎总统米歇尔·奥恩达成"主权框架内合作"共识。 这场看似常规的外交互动,实则暗藏机锋,就在拉里贾尼抵达前48小时,黎巴嫩内阁刚通过了解除真主党武装的决议草案,将伊朗最关键的地区代理力量推向存亡边缘。 奥恩总统在与拉里贾尼会谈时,特意强调"除安全部队外任何人不得持有武器",并警告外国不得干涉内政。这番表态直指真主党武装合法性问题。 该组织拥有约15万枚火箭弹,军力甚至超过黎政府军。但2024年以黎冲突导致黎南部基础设施损毁70%,民间要求解除民兵武装的呼声高涨。 拉里贾尼的紧急斡旋,恰似1982年以色列入侵后伊朗革命卫队潜入黎巴嫩组建真主党的历史重演,当年以"抵抗组织"之名建立的武装,如今却成主权国家的烫手山芋。 拉里贾尼选择在机场发表宣言颇具心机。数十名真主党支持者聚集在机场道路两侧,高呼支持伊朗的口号,这为后续谈判预设了民意压力。 他刻意将"支持黎巴嫩人民"与"支持真主党"进行概念绑定,声称:"你们的敌人是以色列,朋友是抵抗力量"。这种话术复刻了2013年叙利亚危机时伊朗的策略,当时通过"反恐"名义将革命卫队派驻大马士革,使军事介入获得道义外衣。 拉里贾尼向奥恩承诺"不干涉内政",却同步会见真主党盟友、议长纳比·贝里。这种双轨操作暴露了伊朗的核心诉求:可以接受真主党武器数量削减,但必须保留其"抵抗组织"身份。 伊朗最高领袖顾问韦拉亚提的质问点明要害:"若真主党解除武装,谁来保卫黎巴嫩?" 这实为对联合国安理会1701号决议的迂回挑战,该决议要求解散所有非政府武装,但伊朗通过将真主党塑造为"国家防卫支柱",试图为其争取特殊地位。 黎总理萨拉姆罕见公开批评伊朗外长此前言论"违反主权原则",折射出贝鲁特的两难困境:既需伊朗的经济援助(承诺帮助重建战损设施),又承受着美欧压力。 欧盟已威胁若伊朗不恢复核谈判,8月底将重启制裁,而黎巴嫩60%的燃油依赖伊朗供应。奥恩政府试图复制埃及的外交智慧,2024年埃及同时接受中美武器,在地区博弈中保持平衡,但真主党问题让黎巴嫩的骑墙空间更小。 耐人寻味的是,以军在此次访问期间批准了"针对加沙的作战计划"。这种同步动作传递明确信号:若伊朗借真主党强化对黎控制,以军随时可在南部开辟新战线。 历史教训就在眼前:2006年真主党越境袭击引发34天战争,黎巴嫩经济倒退15年。以色列的沉默恰如1973年赎罪日战争前的战备状态,表面平静下暗藏致命杀机。 拉里贾尼指责"美国才是干涉者",揭开了更大棋局。此刻美国务卿鲁比奥正推动中东国家承认以色列,而伊朗急需保住真主党这条通往地中海的战略通道。 当前局面类似1987年两伊战争末期,伊朗同时应对波斯湾油轮战、黎巴嫩人质危机等多线博弈。不同的是,如今伊朗拥有更成熟的代理人网络:也门胡塞武装封锁曼德海峡,伊拉克民兵袭扰美军基地,真主党则是棋局中的"过河卒",牵制着西方阵营的战略资源。 贝鲁特总统府的门廊下,拉里贾尼与奥恩握手告别的画面被媒体广泛传播。但更值得玩味的是未被镜头捕捉的细节:当黎总理批评伊朗言论时,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尼正在大马士革调遣车队向贝卡谷地运送反坦克导弹。 这场外交博弈的胜负,不在联合声明的字句间,而在黎南部山区那些地下武库的库存清单里。伊朗深谙中东权力游戏的规则,枪炮作响时,外交辞令会迅速让位于丛林法则。 正如真主党支持者机场欢呼声折射的残酷现实:在战火频仍的土地上,民众或许渴望和平,但更敬畏手持武器的人。
这一天终于来了! 伊朗方面正式宣布了! 2025年8月13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
香花幽草心清
2025-08-16 03:28:16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