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对男女进入柜台内看玉镯,男子手一哆嗦,玉镯哐当掉地上,店主不慌不忙检查发现,镯子出现裂纹,拿出准备好的进货单,要求男子赔偿5万,男子觉得店大欺客,不值这个钱,只肯给5千。男子面对记者,说出一句话,顿时让店主很无语。 8月13日,据《小莉帮忙》节目报道,河南郑州的一家玉器店发生了一起纠纷,顾客和商家因为一只摔裂的玉镯僵持不下,最终闹到了要打官司解决的地步。经过这件事,对我们有何启发呢? 事情发生在8月12日。当天,一对男女走进郑州一家玉器店。在店内,他们对一只玉镯表现出浓厚兴趣,店员便将玉镯拿给他们查看。 然而,就在男子接过玉镯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他手一滑,玉镯掉落在地上,随后众人发现玉镯上出现了一条裂痕。 店家称,这只玉镯原本能卖6到7万元,如今摔裂了,价值大幅缩水,只能卖1万元左右了。因此,店家要求男子按照玉镯损坏前的价格进行赔偿,也就是赔偿5万元左右的差价。 但男子却不认可店家的说法。他质疑这道裂痕是不是自己摔出来的,还不一定呢。况且店家在协商赔偿价格时,报价一变再变,从5万降到4万,最后又变成了3.8万,这让他对玉镯的真实价格产生了怀疑,觉得店家可能存在虚标价格的情况。 男子承认自己手滑导致玉镯掉落,但他一再坚持认为,当时自己并没有仔细检查玉镯,所以无法确定这道裂痕在他拿到玉镯之前,是否就已经存在。 店家则反驳称,自己店里售卖的玉镯肯定都是完好无损的,没有哪个商家会傻到花钱进有破损的镯子来卖。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在协商的过程中,男子提出可以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赔偿店家5000元。 但店家拒绝了这一提议,店家负责人表示:“有事就解决事,该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不要扯什么人道主义,我只要你把镯子的本钱赔给我。” 后来,双方的沟通愈发激烈,店家老板在电话中甚至爆了粗口,这让男子更加觉得不满。 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下,摔坏的镯子事。一部分人认为,东西是男子摔坏的,他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不能因为怀疑价格就逃避责任。另一部分认为,双方可以找专业的鉴定机构,对玉镯的价值以及裂痕产生的时间进行鉴定,以此来确定赔偿金额。 店家在报价时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难免会让人对价格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店家也没有提前向男子明确提示玉镯的贵重以及拿取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一点上,店家也存在一定的过错。 类似这样的消费纠纷并不少见。在去年,杭州的一家珠宝店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一位顾客在试戴翡翠手镯时不慎将其摔碎,最终,法院依据鉴定报告,判决顾客赔偿七成的损失。 而在北京,也曾有过因店家未提供安全托盘,导致顾客在拿取贵重物品时失手掉落,最终店家被判承担三成责任的案例。 所以说在这类纠纷中,责任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从法律角度怎么看?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这起事件中,虽然玉镯易碎是常识,但店家作为经营者,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提醒工作,比如在店内明显位置张贴“贵重物品,轻拿轻放”的提示标语,或者在顾客拿取玉镯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醒,那么店家很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而男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接触贵重物品时,也应该尽到谨慎注意的义务。他在拿取玉镯时手滑导致掉落,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过失。 目前,这起纠纷的双方已经决定通过起诉来解决问题。在诉讼过程中,关键在于证据的收集和提供。 对于店家来说,需要证明玉镯在交给男子之前是完好无损的,这就需要提供进货凭证、相关鉴定报告,或者店内的监控视频等证据。 而男子如果想要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也需要提供能够证明玉镯在他接手之前就存在裂痕,或者店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过错证据。 玉镯这玩意儿,市场价格本就波动大,没个靠谱的鉴定、进货凭证啥的,就空口白牙说值五万,顾客能信服吗?再者,顾客也质疑这镯子摔坏是不是全怪自己,说不定这柜台摆放、环境啥的,也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得有保障,不能稀里糊涂被 “宰”,商家也得讲良心,拿出真凭实据,不能借机漫天要价。 在消费市场里,诚信那是缺一不可!这事儿后续如何,持续关注。
河南郑州,一男子去玉器店看70000元的手镯,手一抖掉地上摔裂了,店家:这个玉镯
【19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