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李承晚拒绝停战,彭德怀问毛主席意见,主席却说:杨勇兵团在哪里?   麻

如梦菲记 2025-08-14 16:18:25

1953年李承晚拒绝停战,彭德怀问毛主席意见,主席却说:杨勇兵团在哪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4月的朝鲜战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正在上演,杨勇这位从长征路上杀出来的硬汉,终于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却发现自己来晚了。   停战协议眼看就要签字,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他这个"三杨"中最后一个到达战场的将军,心里那个憋屈劲就别提了。   从1950年战争爆发开始,杨勇就三次给中央写报告,恳求带兵入朝,可组织上总是说国内需要他,先是让他在贵州当军区司令员,后来又派他去办军校培养人才。   眼看着杨得志、杨成武两位老战友都在朝鲜战场建功立业,他这个"杨老三"只能在后方干着急,好不容易等到机会接替因病回国的杨成武,谁知道仗快打完了。   就在杨勇感叹自己"白来一趟"的时候,远在汉城的李承晚却给了他一个"大惊喜",这位南朝鲜总统脑子里装的不知道是什么,美国人都不想打了,他却跳出来唱反调。   李承晚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觉得一旦停战,他统一朝鲜的美梦就彻底泡汤了。   于是这老小子开始耍无赖手段,先是威胁美国人说要把所有盟军都轰走,后来干脆来了个狠的,把27000多名中朝战俘给扣了下来,嘴里还嚷嚷着要单独打到鸭绿江。   彭德怀收到前线的汇报后,气得在指挥部拍了桌子,他立刻给毛主席发电报,详细汇报了李承晚的恶劣行径。   毛主席看完电报,脸色阴沉得吓人,停了几秒钟后,突然问了一句让人意外的话:杨勇兵团在哪里?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际上威力巨大,在场的人都明白,主席这是要动真格的了,为什么不问别的部队,偏偏问杨勇?   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什么巧妙的战术,而是要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把不知天高地厚的李承晚给打服,杨勇这种从血雨腥风中拼杀出来的硬骨头,正好适合干这种"打狗给主人看"的活儿。   毛主席的战略考虑深得很,美军已经不想打了,这个时候如果直接对美军下重手,反而可能把美国人逼回来继续打。   但是专门收拾李承晚这个不听话的"小弟",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让美国人看清楚形势,一举两得。   接到命令后,杨勇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他调集了五个军的兵力,配备了1100多门各种火炮,其中还有刚从苏联运来的"喀秋莎"火箭炮。   这种配置在整个朝鲜战争中都是史无前例的,战士们都说这是志愿军打过的"最富裕"的一仗。   1953年7月13日晚上10点,金城战役正式打响,杨勇一声令下,一千多门火炮同时怒吼,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向南朝鲜军的阵地。   仅仅28分钟时间,就倾泻了近1900吨炮弹,整个战场都被照得通亮,有个美军顾问后来回忆说,当时他躲在掩体里,感觉整座山都在摇晃,还以为是地震了。   炮火刚一停止,志愿军的三个突击集团就像三把尖刀,狠狠扎进了敌人的防线,南朝鲜军哪见过这种阵势,被炸得晕头转向,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最精彩的是志愿军侦察兵直接端掉了南朝鲜军的王牌"白虎团"团部,团长还在喝酒庆祝呢,就被一锅端了。   这一仗只打了24个小时,杨勇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90多公里,歼敌53000多人,是预定目标的整整五倍。   击落飞机80多架,击毁坦克34辆,缴获的武器装备堆积如山,更重要的是,这一仗把李承晚打得彻底服了气。   李承晚这下真的傻眼了,他的王牌部队被打残,想再闹事也没有本钱了,虽然这老小子嘴上还在逞强,说什么不愿意停战,但身体却很诚实,再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   美国人看到这种情况,也松了一口气,赶紧催着签停战协议。   7月27日上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李承晚虽然拒绝签字,但没人在乎他了,杨勇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抗美援朝战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回过头来看,毛主席选择杨勇指挥金城战役,真是用人如神,这位"迟到"的将军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有些时候来得晚不要紧,关键是要来得巧。   和平从来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打出来的,杨勇的这一仗,不仅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尊严,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好惹的硬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华夏经纬网——杨勇:他为抗美援朝画上“完美的句号”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